【原文】
具膳餐饭,适口充肠。
饱饫烹宰,饥厌糟糠。
【读音练习】
具(jù) 膳(shàn) 餐(cān) 饭(fàn) ,
适(shì) 口(kǒu) 充(chōng) 肠(cháng) 。
饱(bǎo) 饫(yù) 烹(pēng) 宰(zǎi) ,
饥(jī) 厌(yàn) 糟(zāo) 糠(kāng) 。
【字词义解释】
具膳﹙1﹚餐饭,适口充肠﹙2﹚。
饱饫﹙3﹚烹宰﹙4﹚,饥厌﹙5﹚糟糠﹙6﹚。
﹙1﹚具膳:准备食物。具,准备。膳,食物
﹙2﹚适口:适合口味。
﹙3﹚充肠:充饥也,填饱肚子的意思。
﹙4﹚饱饫:吃的太饱而有厌恶的意思。饱,吃得满足。饫,饱食。
﹙5﹚烹宰:蒸煮宰杀的牲畜。烹,以火煮熟食物。宰,宰杀牲畜。
﹙6﹚饥厌糟糠:饥饿的时候酒滓﹙音子﹚谷皮等粗劣的食物都能够充饥当饱。饥,饥饿。厌,饱足。糟,酒滓。糠,包裹米的外壳,治米时所脱下的谷皮。
【译文参考】
家中准备日常食物的时候,只要适合大家的口味,能填饱肚子就好。当你吃饱了,就是给你更好的山珍海味,你也会感到厌恶。可是当你饥饿的时候,连酒滓﹙音子﹚谷皮等粗劣的食物也都能够充饥当饱,所以居家生活,应该朴实无华,不要奢侈浪费,贪图口腹之欲。
【深入思考】
陶侃的故事
陶侃是东晋卢江浔阳人,他的父亲陶丹虽曾在东吴为官,但是当晋朝结束三国的局面时,他的家道也就开始中落,他们举家从鄱阳迁往庐江浔阳后不久,陶丹就因病去世,因此陶侃出身清贫,但是他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所以他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他为官忠诚勤敏,惜时如金,崇尚节俭,爱护百姓。他在担任荆州刺史的时候,曾经下令给监造船舰的官员,要他们将锯木时所得到的木屑,不论多少,全部收集起来,大家都不了解他这个命令的意思。一直到了新年集会的那一天,大家才明白陶侃的用意。原来那一天刚好大雪初晴,除雪后官府大厅前的地上依然潮湿泥泞不堪,于是陶侃命令将平日收集来的木屑全部倒在地上,铺平之后,走起来就不觉得不便了。还有,他发现官府用竹子的时候,总是把两头锯下一些,废弃不用,于是下令把锯下来厚的一头收藏起来,结果堆积的像一座小山一样,大家都不知道陶侃收集这些竹头到底有什么用?直到有一天接到朝廷的命令,要荆州造船支持桓温,去讨伐四川的成国,因为时间紧迫,一时找不到那么多的钉子。于是陶侃就把这些竹头全部制成竹钉,让造船的工作顺利完成,也节省了大量的经费。
陶侃对于知道勤俭的人,非常器重,例如有一回他要征收一些竹篙﹙音高﹚,结果有一位官员把竹子连根拔出来,用竹根当作竹篙上的铁足,省下制造铁足的时间与金钱,陶侃知道后立即将那个官员连升两级,以嘉勉他的行为。还有一回,庾亮从南京到浔阳去投奔陶侃,陶侃非常赏识他。大家都知道陶侃生活简朴,那一天吃饭的时候食用薤﹙音谢,一种有地下鳞茎可食用的植物,俗称ㄐㄧㄠˋ头﹚,庾亮吃的时候把薤白留下来,陶侃看到觉得奇怪,就问到:“你留这些做什么?”庾亮回答说:“还可以再种呀!”于是陶侃大为赞叹,认为庾亮不仅有文采,而且有实才。
选自正见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