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诛斩贼盗,捕获叛亡。
布射辽丸,嵇琴阮啸。
恬笔伦纸,钧巧任钓。
【读音练习】
诛(zhū) 斩(zhǎn) 贼(zéi) 盗(dào) ,
捕(bǔ) 获(huò) 叛(pàn) 亡(wáng) 。
布(bù) 射(shè) 辽(liáo) 丸(wán) ,
嵇(jī) 琴(qín) 阮(ruǎn) 啸(xiào) 。
恬(tián) 笔(bǐ) 伦(lún) 纸(zhǐ) ,
钧(jūn) 巧(qiǎo) 任(rén) 钓(diào) 。
【译文参考】
将窃取他人财物的窃贼及强盗处以应得的罪刑,将背叛国家以及因罪逃亡的犯人逮捕到案。
在我们的历史上有许多才智出众的人,如东汉末年射箭技艺超群的吕布,春秋时的弄丸行家熊宜辽。三国时弹得一手好琴的嵇康,以及啸声洪亮悠长,声闻数百步的阮籍,制笔的始祖蒙恬,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巧思绝世的马钧,和善于钓鱼的任国公子,他们都是才智出众的人,他们以他的才智来排难解纷,或特立独行带动风气,或发明创新造福人群,为后世留下典范。
【深入思考】
嵇康的《养生论》
嵇康是三国时代魏国谯﹙音桥﹚郡铚﹙音至﹚县﹙在安徽境内﹚人,他们的家族原本姓奚,住在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因为躲避仇家而搬迁到铚县的嵇山,所以就改姓嵇。
嵇康字叔夜,出生儒学世家,博学多才,写的一手好诗文,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一位对音乐有相当研究的音乐家,很会弹奏乐器,尤其以弹奏〈广陵散〉最著名,他在被杀前曾要求再弹一次《广陵散》,演奏完后他说:“《广陵散》于今绝矣!”可见其自负与自信。
嵇康的文章见解独特,条理分明,《养生论》是嵇康非常重要的论述之一,他针对当时社会上争论不已的神仙与长生不老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首先嵇康认为世上是有神仙的,他说:“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但他也认为,要成为神仙不是容易的,“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而不是苦学就能达到的。不过“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是可以做到的,可惜“世皆不精,故莫能得之”。
嵇康对于世人不能达到长生的原因,有以下的看法,他认为世人“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好色不倦以致乏绝”,再加上“风寒所灾,百毒所伤”,所以“中道夭于众难。”是必然的结果。其次,不明白防微杜渐的道理,“不知慎众险于未兆”,再加上“以觉痛之日为受病之始也”的错误认识,终于走上“亡之于微”的道路。三是不知道真正的方法,还自以为是,“以多自证,以同自慰,谓天地之理尽此而已矣。”听到别人谈到养生之事“则断以己见,谓之不然。其次狐疑,虽少庶几,莫知所由。”要不然就“自力服药”,经过“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后,就“志以厌衰,中路复废”。也有的人“欲坐望显报”采取违反自然的方法,结果“心战于内,物诱于外,交赊相倾”最后还是以失败收场。所以他说:“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偏恃者以不兼无功,追术者以小道自溺。”因此想求长生的人“万无一能成也”。
最后嵇康提出了自己对养生的看法,他认为养生包括精神与形体两方面,两者要同时俱济。在修持心性上,以“清虚静泰,少私寡欲”来要求自己,具体的作法是“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知名位之伤德,故忽而不营,非欲而强禁也;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气以醇白独着,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在调养身体上,要学“呼吸吐纳”,注意“服食养生”,“蒸以灵芝,润以醴泉,晞以朝阳,绥以五弦,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这样修行下去,“庶可与羡门比寿,王乔争年,何为其无有哉?”
嵇康的养生论发表在一千七百多年前,他的一些看法到今天还是很有价值,因此介绍给读者认识,让我们知道传统的东方养生之道。
选自正见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