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束带矜庄,徘徊瞻眺。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
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读音练习】
束(shù) 带(dài) 矜(jīn) 庄(zhuāng),
徘(pái) 徊(huái) 瞻(zhān) 眺(tiào)。
孤(gū) 陋(lòu) 寡(guǎ) 闻(wén),
愚(yú) 蒙(méng) 等(děng) 诮(qiào)。
谓(wèi) 语(yǔ) 助(zhù) 者(zhě),
焉(yān) 哉(zāi) 乎(hū) 也(yě)。
【字词义解释】
束带(1)矜庄(2),徘徊(3)瞻眺(4)。
孤陋寡闻(5),愚蒙(6)等诮(7)。
谓(8)语助(9)者,焉哉乎也。
(1)束带:整束服装。
(2)矜庄:态度要矜持庄重。矜,谨慎。庄,严肃。
(3)徘徊:来回走动的样子,比喻流连不忍离去。
(4)瞻眺:向前方张眼远望。
(5)孤陋寡闻:比喻一个人学识浅陋。
(6)愚蒙:愚蠢无知。
(7)诮:讥笑。
(8)谓:所谓的。
(9)语助:指语助词,用来辅助文句、传达语气的词。
【译文参考】
做人臣子的要上朝晋见君王时,衣服要隆重正式,态度要矜持庄重。退朝时,要流连不忍离去,频频回顾眺望,表示对国君威仪的仰慕。
敝人学识浅陋、见闻贫乏,这本千字文连愚笨的人看了也会责备、讥笑我,更何况是各位呢?
一般所说的语助词,也就是文句中帮助语气的词,有焉、哉、乎、也。通常放在句子的后面,主要用来加强语气,并没有真正的意义。
【深入思考】
敬慎威仪的朱子
朱熹,字符晦,号晦庵,是南宋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后人尊称其为“朱子”。
朱熹为人端庄稳重,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注重自己的威仪和容貌举止。他平常在家的时候,每天天色没亮就起床,穿戴好衣服鞋帽之后,就到家庙及先圣的神位前敬拜,然后再回到自己的书房里。而他书房的书桌总是摆得很正,书籍器具也必定整理得整整齐齐。
观察朱熹平日的容貌举止,没有不合于礼的。他对于威仪和容貌举止的表现,在一生中没有片刻时间松懈过,一直以“敬慎”的态度要求着自己。
敬慎,是说要恭敬谨慎;威仪,是指庄重的仪容举止。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在传统经典中,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说法。一个人自幼年就要开始学习应遵守的礼仪规范,从“站立坐卧”到日常生活的细节都有十分明确的要求。
因此一个人除了不断增加自己的德行操守外,外表穿戴整洁,使自己的言行和容貌举止符合礼节也十分重要,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同时也是一种有修养的体现。
选自正见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