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í yì gōng chán fáng
题义公禅房
mèng hào rán
孟浩然
yì gōng xí chán jí,jié yǔ yī kōng lín。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hù wài yì fēng xiù,jiē qián zhòng huò shēn。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xì yáng lián yǔ zú,kōng cuì luò tíng yīn。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kàn qǔ lián huā jìng,fāng zhī bù rǎn xīn。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作者】
孟浩然,名不可考,以字行,唐朝湖北襄阳人。生于武后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卒于玄宗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享年五十二岁。年少时隐居在鹿门山,喜仗义勇为,救人危难,人称孟鹿门。四十岁应進士落第,漫游吴越山水。和王维都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合称“王孟”。
【注释】
﹙1﹚ 义公:是对高僧的尊称。
﹙2﹚ 禅寂:佛教中对坐禅入定,思虑寂静的简称。
﹙3﹚ 结宇:构筑房舍。
﹙4﹚ 依空林:依傍着空旷的山林。
﹙5﹚ 壑:指山沟或深谷。
﹙6﹚ 雨足:就是雨的意思,也有人称雨脚。
﹙7﹚ 空翠:形容青翠的天空颜色。
﹙8﹚ 落:停留的地方。
﹙9﹚ 莲花: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家以莲花象征高洁。
﹙10﹚ 染:受习俗影响。
【语译】
这位高僧为了修习坐禅入定,摒除杂念的功夫,特别在空旷的山林旁边建了一幢禅房。房子的外面有一座秀丽挺拔的山峰,台阶的前面是一片幽深的山谷。黄昏时的太阳在雨后又露出脸来,把庭院的阴暗处也照的明亮青翠。看到池中莲花的洁净,才知道高僧那颗不受尘世污染的心。
【诗中有话】
这首诗是题写在禅房壁上,送给一位高僧的。所以难免有赞颂的意思在内。首联“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说明题诗的起因及禅房的位置,指出那位高僧为了修习佛教的禅定之术,因此就在山上盖了一座禅房,以方便坐禅入定。接着次联“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告诉我们禅房周遭的环境,那是一块有高山,有深谷,风景秀逸的地方。尤其是雨后的黄昏,景色更是清新脱俗,“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便是最佳写照。至于高僧的修为如何呢?“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用洁净的莲花来比拟那位高僧的修为,这是对高僧修为的肯定,也是最受用的赞美。但不知这位高僧看到题诗后是怎么样的一种心情?诗人正在考验高僧的“不染心”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