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ㄈㄤ)。( fāng)
【历史来源】
出自于方雷氏。在神农炎帝11世孙,也就是第八代帝榆罔长子曰雷,黄帝讨伐蚩尤时,雷因为立下大功,而被封在方山(今为河南省禹州市),雷受封在方山时,被尊称为方雷氏,于是子孙便以地名为姓氏。西周宣王时,方雷氏子孙当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将军,因为胆识、智勇过人。奉命南征,平定过荆蛮的叛乱,替周室的中兴立下大功。因此,后世不少方姓宗谱便采用了方叔的姓氏当作他们自己的姓氏。
【郡望】
1、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2、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后移治安徽歙县。
【堂号】
河南堂、六桂堂、立本堂、伦叙堂、榴耕堂……等等。
【历史人物】
方孝孺
方孝孺(公元1357年~公元1402年)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初浙江宁海人。他是名儒宋濂的得意门生,明代的大儒。方孝孺博学强记,通晓经史,文章盖世,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洪武二十五年被蜀献王特聘为世子之师,人尊称其“方正学”。
明建文帝即位后,方孝孺担任翰林侍讲学士。建文帝年纪尚轻,缺乏治国治军的本领,因方孝儒是他的老师,所以受到建文帝的百般信赖和倚重,方孝儒对建文帝也是忠心赤胆,全力扶持着他,并替他起草征讨燕王的诏书和檄文。后燕王朱棣攻破南京篡得皇位,当他进驻北京时,询问大臣用何方式能名正言顺的继承帝位,一大臣说:“只要方孝儒肯降,并昭告天下,则天下人皆服。”燕王便下令用各种方法让方孝儒能起草即帝位诏书,方孝孺坚决不屈服,只在纸上直书“燕贼篡位”四字。燕王看了后非常生气,便在午门内把方孝孺凌迟处死。方孝儒宁死不屈的精神,受到后人极度的推崇。 相传,明宫午朝门内丹墀上的血迹石,即为方孝儒的鲜血所溅而成。
古代帝王处死大臣,一般都是在刑部天牢、闹市行刑,或者推出午门外斩首,在午门内杀人是没有先例的。燕王朱棣处死方孝儒后,仍下令灭他十族,方孝孺的九族加上他的朋友、门生也算作一族,共873人,全部处死,行刑就达7日之久。福王时追谥文正。方孝孺着有《侯成集》、《希古堂稿》等。
文章选自正见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