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ㄇㄨˋ)。(muˋ)
【历史来源】
1、以谥号为氏。穆姓起源于殷商王室之姓子姓。历史上可追至商朝末年的微子。微子启是商王帝乙的儿子,他十分关心国事,但不被纣王所接受,微子无奈之下便离开纣王。周武王起兵攻灭商朝之后,便让微子官复原职。为了延续殷商后裔,周王朝将微子封在宋(辖有今天河南省东部和山东、江苏和安徽交界的一些地方),以商丘为都城(今商丘市睢阳区),从此微子的后裔开始在宋繁衍。直到宋宣公,他没将君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与夷,而是传给了弟弟“和”,也就是宋穆公。宋穆公去世后,底下的群臣们便根据他的遗愿拥立了与夷,即宋殇公。宋穆公因此受到国人称赞,死后谥号为“穆”,宋穆公的支庶系子孙便引以为荣,有的就以“穆”为姓,这是穆姓的最早起源。
2、出自于外族的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在南北朝时期时,北魏鲜卑族的丘穆陵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在洛阳,便改汉姓“穆”,成为穆姓家族中重要的一支;北齐人穆提婆原本姓骆,由于跟随母亲进宫后,很受当时皇帝的宠幸,因为皇后姓穆,他便跟皇后的姓,改姓穆。穆提婆曾担任侍中、尚书左仆射,领军大将军,被封为城阳郡王;回族中的许多经名的汉译都有“穆”字或“木”字,这些后来有许多改为穆姓;宋朝时赐一部份定居中国的犹太人穆姓;外国人来华后起中国名时以穆为姓。
【郡望】
1、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2、河南郡:汉高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历史人物】
穆宁
穆宁,唐朝怀州河内人。穆宁个性刚直,为官奉公守法。他中明经科后调任盐山尉时,正值安禄山谋反,他便联合各州县之力捍卫御驾,并和颜真卿共拒安禄山。
穆宁好学,善于教育孩子。穆宁的家法很严,他常常撰写家训,要求他的儿女一言一行都不可失礼,并让儿子从小就熟读礼法。他的四个儿子穆赞、穆质、穆员、穆赏都平和纯朴,有成就,有的做到了尚书给事的官职。当时有人以美味比喻他们:穆赞如酪,穆质如酥,穆员如醍醐,穆赏如乳腐。成语“韩穆二门”说的就是他和韩休两人因家教严格出名的典故,也引申来形容有家教的人家。
穆宁也常告诫儿女:“有德行的君子侍奉双亲,是以培养志向为关键,而我的志向是正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