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褚 (ㄔㄨˇ)。(chǔ)
【历史来源】
1、以地为氏。
据《后汉书.郡国志》所载,洛阳有褚氏聚。《姓氏寻源》云 : 古有褚地,居者以为氏。
2、以官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云 : 本自殷 (商) 后人宋恭公的公子段食采于褚,其德可师,号曰褚师,因而命氏。“褚师”为掌管市场的官员,又叫“市令”。春秋时期,宋国,卫国,郑国都设置褚师之官。世代为楮师者,以官为氏,省为褚氏。
【郡望】
1、 河南郡:汉高祖改秦朝三川郡为河南郡,辖境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伊水下游一带,治所在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
2、 颖川郡:晋置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州)。
【堂号】
河南、瀛洲:唐朝褚亮博学多才,与杜知晦等世称十八学士,时人又称之登瀛洲,后世家人为纪念这位出自河南的家族名人,遂以河南、瀛洲为堂号。
其它堂号:1郡望堂号:颖川。 2自立堂号:海鹤等。
【历史名人】
褚遂良
褚遂良(公元596-公元658),字登善,唐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初唐书法家。博涉文史,工楷、隶,书学钟繇、王羲之,而成古雅瘦劲之体。以善书由魏征推荐给太宗,太宗时,历官谏议大夫兼起居郎,累官至中书令。高宗即位,迁尚书左仆射,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后帝将废后立武则天,遂良虽极力谏止但上并不纳,贬爱州刺史,于是乞求回归田里。显庆三年(公元658)死于任所。
贞观十年(636),曾为秘书郎的褚遂良在此时又出任起居郎一职,专门记载皇帝的一言一行。现存英国剑桥的《中国隋唐史》一书中,作者有这样大胆的揣测:“太宗的许多公开的举止,一方面是出自于本心本性,另一方面也是想得到朝官——尤其是起居注官——的赞许。”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褚遂良所占的地位是极重要的,至少,他在某种意义上督促了皇帝在有所作为时,应该考虑到会留给人们一个什么印象。《唐书》记载说,有一次李世民问褚遂良:“你记的那些东西,皇帝本人可以看吗?”褚遂良回答说:“今天所以设立起居之职,就是古时的左右史官,善恶必记,以使皇帝不犯过错。我是没有听过做皇帝的自己要看这些东西。”李世民又问:“我如果有不好的地方,你一定要记下来吗?”褚遂良回答说:“我的职务就是这样的,所以您的一举一动,都是要写下来的。”可见褚遂良的忠贞和鲠直。
鼎鼎大名的书法家虞世南去世后,唐太宗叹息:“虞世南没后,无人可与论书者矣!”魏征就推荐褚遂良,并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他的书法继承王羲之传统,外柔内刚,笔致圆通,见重于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家”。
《唐人书评》说他的字是:“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他所写的《雁塔圣教序》,最有自家之法。在此碑中,他把虞、欧法融为一体,皆波势自然。从气韵上看直追王逸少,但用笔,结字,圆润瘦劲之处却是褚法。
他不仅书法写得“古雅绝俗,瘦硬有余”,而且还有一双精妙神奇的书法鉴赏慧眼。有一次,唐太宗征得一卷古人墨宝,便请褚遂良看看这是否是出自王羲之的手笔。褚遂良看了一会儿,便说:“这是王羲之的赝品。”唐太宗听了颇为惊讶,连忙问褚遂良到底是怎么看出来的。褚遂良便要唐太宗把这卷书法拿起来,透过阳光看。褚遂良则用手指着“小”字和“波”字,对着唐太宗说:“这个小字的点和波字的捺中,有一层比外层更黑的墨痕。王羲之的书法笔走龙蛇,超妙入神,不应该有这样的败笔。”唐太宗听了,便打从心眼里佩服褚遂良的眼力。
此后,唐太宗征集到王羲之的墨迹,每逢真假难辨之时,总要请褚遂良帮他鉴定。后来,还奉命将这些珍贵的书法编定目录,珍藏于宫廷内府。他传世的书法作品,碑刻有《大唐三藏圣教序》、《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墨迹相传有《倪宽赞》。
文章选自正见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