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王潤編輯】唐朝289年的國祚,風雲變化驚心動魄。有承天命,推翻隋煬帝的義舉,上陣父子兵李氏男兒馳騁疆場的英姿颯爽。也有玄武門之變,手足反目的痛苦抉擇。更有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千載流芳。也有武周殘害李氏家族的命懸一線,安史之亂的危在旦夕之間。起起伏伏中,演繹了一段段扣人心絃的故事。回首望,無形的上蒼之手在安排着一切。而這其中,人做出的選擇,也讓那看似只用一個四字成語或者一句詩詞就概括的故事,靈動而有趣。
牝雞司晨 各種異樣
武則天執政唐朝雖然只是一段插曲,但是這其中卻碰撞出與衆不同的火花。
比如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都是皇帝,就有了那樣一羣比較有趣的皇子皇女,可以驕傲的說,我爹我媽都是皇帝呢。這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機會。
但是聽起來很驕傲的事情, 當時的皇子皇女們過的並不開心,武則天對丈夫李治的李氏族人,並不那麼友好,以各種方式殺戮李氏家族子弟,大有滅族之勢。就連武則天與高宗所生的兒女也是命懸一線。
更有死去活來,一生做兩次皇帝的唐中宗與唐睿宗兩兄弟。
或許就是基於這樣與衆不同的背景,有了接下來的一段「讓皇帝」的故事。
太子讓位 不做皇帝
神龍政變之後,年老的武則天被迫退位,歸還朝政與李氏,此前被廢的唐中宗李顯復辟。李顯的韋皇后也想學武則天,做女皇帝,安樂公主想成爲皇太女,繼承皇位。景龍四年(710年),唐中宗被韋后等人毒殺,韋后頒發矯詔,自立爲皇太后,臨朝攝政。韋后稱制,改元唐隆。
眼看着武周時期李氏宗族幾乎被滅盡,剛剛恢復的李氏江山又要再次落入婦人之手,安國相王李旦的三兒子李隆基在唐隆元年(710年)率領御林軍衝入皇宮,當衆昭告「韋后毒死先帝,謀危社稷,今夕當共誅諸韋,身高有馬鞭之長者皆殺之,立相王爲帝以安天下。敢有反對者,罪及三族。」衆人皆從。衆將士齊心協力誅滅韋后之流。
李隆基率衆,迎自己的父親睿宗李旦復位。睿宗哭泣着說,「宗廟社稷的災禍是你平定的,神明與百姓也都仰賴你的力量了。」立刻封三子李隆基爲平王。
剛剛復辟的唐睿宗 ,面對自武周晚年留下來的爛攤子,再到中宗韋后的混亂局面,覺得力不從心。於是開始考慮誰來繼承皇位的事情了。在睿宗第一次做皇帝的時候,就封了自己的大兒子李成器做太子了。
但是此次睿宗復位三子李隆基是最大的功臣,長子李成器不要再做太子了。他說,國家太平的時候嫡長子做太子,繼承王位,這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在國家危難的時候,就要立有能力的人做太子,三弟李隆基對於這次平定韋氏之流功不可沒,應立三弟李隆基爲太子。
雖然聽着長子李成器說的話有道理,但是睿宗覺得也要問問二皇子。
這二皇子李成義是個有故事的人。
李成義的母親是地位卑賤的宮人,這位柳宮人不是一般的卑賤宮女,是唐高宗時宰相柳奭(shì)的孫女。因柳奭是被廢的王皇后的舅舅,也反對武則天稱帝,柳奭被武則天處死,家人遭到株連成爲了宮人。所以李成義出生的時候,武則天是相當的不喜歡他。但是當時的京城紅人,預言準確的萬回和尚,對武則天說,李成義是西域的大樹精轉生,養着這孩子,對兄弟們都好。武則天一聽這孩子有來頭,很高興。這樣李成義才正式被視爲睿宗的二皇子。
當睿宗問二皇子要不要做皇帝的時候,沒想到二皇子李成義也如同太子李成器一樣,認爲在國家動亂的時候,應該立有功勞的皇子爲皇帝的繼承人,三弟李隆基當之無愧。
於是就這樣,睿宗把皇位順利的禪讓給了自己的三皇子李隆基。也就是後來,建立大唐又一興盛時期,開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
唐玄宗兄弟和睦的故事
不知是眼見着父輩們的險遭滅族的教訓,還是真的是二皇子的天生帶來的「宜兄弟」的福氣,唐玄宗即位後,不單政績卓著,與兄弟相處的極其融洽的故事,成爲千年來皇族兄弟和睦相處的典範。
《新唐書·讓皇帝憲傳》記述: 「玄宗爲太子,嘗制大衾長枕,將與諸王共之。 」
玄宗做太子的時候,特製了一個長枕頭和一張大被子,足夠兄弟五人躺在一起睡覺。
唐鄭處誨《明皇雜錄》中記載,五王少時感情和睦,常宴飲,或鬥雞、擊球,或打獵、遊賞。繼位後的玄宗感念皇兄義舉,在興慶宮裏專門爲弟兄修建了花萼相輝樓,常常與兄弟們一同奏樂宴飲。
《五王醉歸圖卷》就生動描繪了,玄宗與皇兄弟四人宴飲大醉而歸的形象。
開元十三年,有數千隻鶺鴒(jí líng)飛集在麟德殿前,滿院子,滿臺階都是。遇到人也不驚慌逃走,在院子裏盤旋嬉戲不離去。
鶺鴒這種鳥,只要一隻離羣,其餘的就都會鳴叫起來,尋找同類。人們都說,這是玄宗兄弟和睦的象徵。於是唐玄宗御筆親自書寫《鶺鴒頌》。
如果是哪位皇兄弟有病痛,唐玄宗會不思茶飯,夜不能寐。
一次唐玄宗上朝時聽聞皇弟薛王李業病了,退朝後親自到薛王的宅邸,親自爲皇弟熬藥。沒想到一陣風吹過來,燒掉了唐玄宗的鬍子。左右侍衛很慌張,擔心唐玄宗的安危。玄宗說:「 但使王飲此藥而癒,須何足惜?」——《資治通鑑》
一次西涼國進貢了一首新曲子「涼州」,唐玄宗召集兄弟們一起欣賞。曲子演奏完畢後,諸王紛紛稱讚,恭喜玄宗得到一首好曲子。只有宋王大皇兄李成器不說話。唐玄宗看見皇兄表情不悅,就趕快問皇兄爲什麼不高興。宋王回到:“這首曲子雖然好,但是臣聽「音者始之於宮,散之於商,成之於角徵羽,莫不根蒂而襲於宮商也。今此涼州曲,宮離而少徵,商亂而加暴﹗臣聞宮君也,商臣也,宮不務則君勢卑,商有餘則臣事僭;卑則逼下,高則犯上。發於忽徵,形於聲音,播之於歌詠,見之於人事,臣恐一日有播越之禍,悖逆之患,莫不兆於此曲也﹗」玄宗聽了這一番話,便命停奏涼州曲。而玄宗對他,愈加信重。
唐玄宗和兄弟們的深厚感情,不是假裝出來的,而是發自內心的彼此珍惜。所以有挑撥兄弟關係的讒言,就根本不入玄宗的耳朵。這四位皇兄弟都得以善終。在開元十四年,岐王李範病故時,唐玄宗大哭三日,並且抄寫了一部孝經以超度亡靈。
當李成器去世後,唐玄宗李隆基追封李成器爲「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