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第二十四單元
【原文】
fán shì rén,jiē xū ài;tiān tóng fù,dì tóng zài。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xìng gāo zhě,míng zì gāo;rén suǒ zhòng,fēi mào gāo。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cái dà zhě,wàng zì dà;rén suǒ fú,fēi yán dà。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MP3錄音
點擊收聽
【注釋】
(1)覆:遮蓋。
(2)載:承受。
(3)行高:品德高尚。行,德行。
(4)名:名聲。
(5)重:敬重。
(6)貌高:外表比別人好。貌,外表。
(7)才大者:才華很好的人。
(8)望:名氣。
(9)服:佩服。
(10)言大:說大話。
【白話解說】
人與人之間,都應該要相親相愛,就好像天無私的覆蓋著一切,大地承載培育萬物一般。
品行高尚的人,自然名聲會傳播得很遠,人們敬重他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品行好,而不是因為他外表好看或衣服華麗。
才華很好的人,名氣一定會很大,人們佩服他的原因,是因為他的能力好,而不用靠着說大話、吹噓自己,來得到大家的讚賞。
【參考故事】
人不可貌相
春秋時代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一個名叫子羽。子羽長得其貌不揚,當他第一次來拜見孔子的時候,孔子對他的印象不太好。孔子看他長相愚鈍,言行笨拙,心想這個學生大概沒有甚麼出息。當時孔子有另外一個學生,名叫宰我。宰我長得相貌堂堂,彬彬有禮,又能言善道。孔子第一次和宰我交談的時候,就很欣賞這個學生,認為宰我以後一定能夠有作為,是個難得的人才。
然而,結果卻和孔子料想的不一樣。子羽對求學問很有興趣,並且喜歡思考,他奮發努力,孜孜不倦,終於成為一個著名的學者,後來還有許多年輕人來向他求教,拜他為師。而宰我卻十分懶惰,也不好學,孔子雖然努力地教導,他的成績依舊毫無進步,孔子三番兩次地勸導,宰我也無動於衷,孔子氣得把他比喻做腐朽無用處的木頭,所謂“朽木不可雕也”!
孔子當初對這二位弟子的儀錶、言談,下了與實際才能不相符合的判斷,因而感嘆道:“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意思就是說:如果以容貌來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就會像對子羽一樣,產生誤判;如果以談吐來衡量一個人的才華,就會像對宰予一樣,產生誤判。因為這件事,所以才衍生出“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句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