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典籍摘要
1.《滇南本草》:“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
2.《岭南采药录》:”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

3.《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肾脏病、浮肿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又为胆囊炎、胆石、肝炎性黄疸等的有效药。”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治鼻血、红崩。”
5.《河北药材》:”治水肿性脚气。”
6.《浙江民间草药》:”开胃,平肝,祛风。”
7.《四川中药志》:”清血热,利小便。治黄疸,风热,出疹,吐血及红崩。”
8.《中药大辞典》:”利尿,泄热,平肝,利胆。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

9.《全国中草药汇编》:”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鼻窦炎,尿路结石,胆道结石,小便不利、湿热黄疸等症。”
10.《中华本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主水肿;小便淋沥;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糖尿病;乳汁不通。”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二十一烷、二十九烷、三十六烷、亚油酸乙酯、豆甾-5-烯-3-醇等,还含有皂苷、生物碱、氨基酸、多糖等。
2.作用:本品有利尿、降糖、抗肿瘤、抗菌、抗氧化、解热、抑制蛋白质的排泄、促进胆汁分泌、降低胆汁黏稠度及胆红素含量、增加血中凝血酶原含量及血小板数、加速血液凝固、降压等作用。

3.药理
①利尿作用:玉米须对人或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但作用较弱。其水浸膏甲醇不溶部分经过透析者(甲)利尿作用最强,无论口服、皮下或静脉注射均有显着效果。利尿作用主要是肾外性的,对肾脏的作用很弱。
②降低血糖作用:玉米须的发酵制剂对家兔有非常显着的降低血糖作用。
③利胆、止血作用:玉米须制剂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其粘度,减少其胆色素含量,因而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无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患者。它还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增加血中凝血酶元含量,提高血小板数,故可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尿路结石。
责任编辑:李智
来源:希望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