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典籍摘要
1.《滇南本草》:“寬腸下氣,治婦人乳結,乳汁不通,紅腫疼痛,怕冷發熱,頭痛體困。”
2.《嶺南採藥錄》:”和豬肉煎湯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瀝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湯頻服。”

3.《現代實用中藥》:”為利尿葯,對腎臟病、浮腫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又為膽囊炎、膽石、肝炎性黃疸等的有效葯。”
4.《民間常用草藥彙編》:”能降低血壓,利尿消腫。治鼻血、紅崩。”
5.《河北藥材》:”治水腫性腳氣。”
6.《浙江民間草藥》:”開胃,平肝,祛風。”
7.《四川中藥志》:”清血熱,利小便。治黃疸,風熱,出疹,吐血及紅崩。”
8.《中藥大辭典》:”利尿,泄熱,平肝,利膽。治腎炎水腫,腳氣,黃疸肝炎,高血壓,膽囊炎,膽結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淵,乳癰。”

9.《全國中草藥彙編》:”利尿消腫,平肝利膽。用於急、慢性腎炎,水腫,急、慢性肝炎,高血壓,糖尿病,慢性鼻竇炎,尿路結石,膽道結石,小便不利、濕熱黃疸等症。”
10.《中華本草》:”利尿消腫;清肝利膽。主水腫;小便淋瀝;黃疸;膽囊炎;膽結石;高血壓;糖尿病;乳汁不通。”
二、現代研究
1.成分:主含二十一烷、二十九烷、三十六烷、亞油酸乙酯、豆甾-5-烯-3-醇等,還含有皂苷、生物鹼、氨基酸、多糖等。
2.作用:本品有利尿、降糖、抗腫瘤、抗菌、抗氧化、解熱、抑制蛋白質的排泄、促進膽汁分泌、降低膽汁黏稠度及膽紅素含量、增加血中凝血酶原含量及血小板數、加速血液凝固、降壓等作用。

3.藥理
①利尿作用:玉米須對人或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但作用較弱。其水浸膏甲醇不溶部分經過透析者(甲)利尿作用最強,無論口服、皮下或靜脈注射均有顯着效果。利尿作用主要是腎外性的,對腎臟的作用很弱。
②降低血糖作用:玉米須的發酵製劑對家兔有非常顯着的降低血糖作用。
③利膽、止血作用:玉米須製劑能促進膽汁排泄,降低其粘度,減少其膽色素含量,因而可作為利膽藥用於無併發症的慢性膽囊炎、膽汁排出障礙的膽管炎患者。它還能加速血液凝固過程,增加血中凝血酶元含量,提高血小板數,故可作為止血藥兼利尿葯應用於膀胱及尿路結石。
責任編輯:李智
來源:希望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