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有不少民眾都有手腳容易冰冷的困擾,通常以為是陽虛體質所致,但中醫師邵禹豪表示,少部分四肢冰冷者檢查腹部仍屬溫熱,診脈仍屬有力,應稱「陽郁體質」,即中央的資源基本足夠,卻沒辦法有效分配地方運用。原因主要與現代的生活習慣相關,如:貪食冰冷及冷氣房內的工作環境等所致。
《自由時報》引用邵禹豪在臉書專頁「中醫師邵禹豪.阿豪醫師」發文指出,臨床上很容易見到病患有四肢冰冷的困擾,肌膚表層冰冷確實是陽虛體質常見的指標之一,又因為陽氣不足也會影響水液代謝,常能在末端發現嚴重度不一的水腫。

因此,他遇到陽虛體質的病患時,一定會檢查三陰交與太溪穴周邊,診察溫度與排除腫脹。通常輕度的水腫,很少會高過三陰交穴,但少數嚴重水腫的患者,甚至連膝蓋周邊的穴位也會水腫,按下皮膚後回彈緩慢。此外,通常真的陽虛患者,也會發現足背沖陽穴與內踝太溪穴,2處的脈診脈氣異常地弱,表示脾胃與腎的陽氣不足。
陽郁體質 診脈仍屬有力
但邵禹豪強調,少部分四肢冰冷的病患,上述現象皆未見,甚至檢查腹部仍屬溫熱,診脈仍屬有力,就不能說是陽虛體質,而是「陽郁」體質。陽郁和陽虛不同,本質上是分布的問題,而非陽氣不足,中央的資源基本足夠,卻沒有辦法有效分配地方運用,簡單來說就是氣機升降出入無法發揮,造成身體的貧富差距太大。

以行氣解郁來緩解癥狀
至於癥狀表現上,邵禹豪說,陽郁的病患也會出現四肢冰冷,又同時自覺體內有股熱氣難以散出,這種時候以行氣解郁,讓陽氣正常化,癥狀便會緩解。而陽郁的原因,主要與現代的生活習慣相關,如:貪食冰冷,工作壓力大及冷氣房內的工作環境,都可能造成身體調節的能力下降,形成陽郁。
責任編輯:李智
來源:希望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