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不僅能提供優質蛋白,還是人體鈣的重要來源之一。
不過,不同製作工藝做出來的豆腐,補鈣能力差異很大。北豆腐、南豆腐和內酯豆腐都是豆腐,為什麼補鈣能力差這麼大呢?
不同豆腐的差異
北豆腐
北豆腐質地偏硬、韌性強,製作過程中用的凝固劑主要是滷水,其成分多為氯化鈣、氯化鎂等。北豆腐鈣含量比較高,可達105毫克/100克。
南豆腐
南豆腐口感細膩、柔軟滑嫩,用的凝固劑多為石膏,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鈣。南豆腐的含鈣量一般在113毫克/100克左右。
以上這兩種豆腐都是補鈣“小能手”。
內酯豆腐
製作內酯豆腐時,一般使用葡萄糖酸內酯來讓大豆蛋白凝固成型。內酯豆腐含鈣量比較低,一般只有17毫克/100克左右。
不過,隨着現代食品工業的發展,我們可能會見到多種凝固劑混合使用製成的豆腐。因此,判斷豆腐中鈣含量的高低,除了通過名字,還要參考包裝上的營養標籤或配料表,優選含硫酸鈣、氯化鈣的產品。
這些“豆腐”不是豆腐
另外,一些名字中含有“豆腐”的食品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豆腐,它們的補鈣能力也較差。
魚豆腐是一種魚肉製品,是以魚肉為主料,再配以其他輔料,做成類似豆腐形狀的食品。它的特點是高蛋白、低脂肪,但鈣含量一般不會很高。
日本豆腐則是用雞蛋作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有點像雞蛋羹,鈣含量一般也很低。
責任編輯:李智
來源:希望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