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迫症(obsession)屬於精神類疾病,患者會表現出奇怪的行為。比如不停的洗手,反覆確認門是否鎖好等等。
這些行為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工作。
與此同時,強迫症可能會帶來很多負面情緒,比如焦慮,恐懼和內心的不安,從而讓患者感覺非常難受。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一定會發現你的身邊甚至是你自己有着這樣的習慣。
當你鎖好房門之後,總是會再次思考自己究竟鎖還是沒鎖。
一旦離家有了一定的距離,便總是難以放心,需要多次確認安全措施是否已經得到了妥善實施。
出門旅行的時候也會一遍又一遍的校對着行李箱里的物品,生怕某一樣東西忘帶,從而導致旅途的過程中出現不便的地方。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的這種行為並沒有什麼意義,並且下意識就把門鎖好或把東西帶全的舉動也沒必要反覆確認檢查,可他們為什麼還是存在強迫舉動呢?
心理學表示,如果某一天你出門之前反覆檢查門鎖,那就說明你病了。

什麼是強迫症?
強迫症是一種精神障礙,患者常常表現出反覆或過度的進行某些行為或思考某些念頭的舉動,以緩解內心的不安和焦慮。
其中包括反覆清洗自己的手、身體、物品,以消除想象中的細菌或污垢。
反覆檢查事情是否妥善完成,比如前面所提到的門是否鎖上,患者可能會反覆數數。
確定某些數字的正確性,患者還會反覆進行精神計算,比如把數字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
還有一種嚴重的情況則是患者會出現非理性的思維和妄想,從而致使內心極端的焦慮和恐懼。
強迫症患者會體驗到強迫和反強迫並存的現象。
他們可能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合理或是無意義的,但卻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這種矛盾的心理可能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產生負面影響。
近年來強迫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全球約有百分之一到二的人患有終身強迫症。
此外據一些數據顯示大部分強迫症都發生在二十五歲之前。
這種趨勢可能和現代社會節奏加快,壓力增大等因素有關。
當人們日復一日的壓縮着自己的空閑時間,無暇給心靈放個假時,內心就會一點點出現陰霾。

強迫症大多有下面這幾個特點:
患者會出現無法控制的思維或行為,這些東西並不來源於現實刺激,而是患者主觀層面的意識。
患者會產生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想抵制重複性行為,另一方面又因內心難以消除的焦慮和不安,而不得不重複該行為。
這種想法和衝動往往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並給患者帶來負面的情緒體驗。
比如內心的痛苦,不安緊張等等,此外重複性行為也只是一種暫時的緩解措施,不能長久消解患者的焦慮和不安感。
強迫症形成過程。
強迫症形成過程,一般有三個階段:
積累焦慮階段
闖入性想法階段
強化的階段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某些觸發點時會引起他們內心的焦慮感,這些出發點可能來源於過去的經歷,比如門沒鎖好沒洗手吃飯,被父母訓斥等等。
在這個階段,當焦慮的體驗和積累達到一定程度之後,人們就會試圖通過某些行為或儀式來消除這種焦慮感。
這些行為往往和原始的出發點沒有直接關係,卻被人們認為可以解決焦慮問題,然而行為和儀式並不是真正能夠治癒焦慮的方法,反而會加劇患者的焦慮和不安。
儘管強迫症患者腦中的想法和觀念並沒有實際根據,可它們就會不斷的侵入患者的意識中。
這些事情與患者內心的恐懼感,焦慮感或抑鬱感息息相關,它們常常與患者的實際行為無關,這就給患者帶來了更大的困擾和痛苦。
強迫症患者會覺得自己無法控制思維,畢竟有些焦慮就像是憑空誕生的。
你找不到根據,也找不到來源,但為了緩解焦慮,只能重複性的做某個事情。
這一階段的患者對強迫性行為進行了強化,他們認為這些行為必不可少,否則他們將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伴隨着時間的不斷推移,強化程度會越來越嚴重,以至於患者無法擺脫強迫行為的束縛。
責任編輯:李智
來源:希望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