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槐花属止血药中的凉血止血药。凉血止血药性属寒凉,主入肝经血分有凉血止血之功,主要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证。血热出血,证见出血色鲜红,较浓稠,伴发热或不发热,烦躁,面红目赤,口渴欲饮,舌质红或降,脉数有力等。应用凉血止血药时,常配清热凉血药以加强止血作用;血热出血,易致伤阴,故兼阴虚者,应适当配养阴清热药用。内服大剂寒凉止血药,可致血瘀气滞,故应用时多配活血止血药同用,必要时,亦可适当配伍行气药用。

槐花为豆科落叶乔木槐树的花蕾。主产于河北、河南、江苏、广东、广西等地。夏季花开放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其花蕾名槐米。生用或炒炭用。
【处方用名】
槐花、槐花炭、槐米、槐米炭。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主治】
本品性味苦寒,善清泄血分热邪而奏凉血止血之功。因药性沉降,故以治下部出血为多。又本品入肝经而清泻肝火,可用治肝火上炎之证。
1、凉血止血:用于血热阻滞之便血、痔血,常配地榆、黄连、栀子同用。用治热毒血痢,多配黄连、黄芩同用。用于血热崩漏,多配地榆、生地同用。本品亦可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但多配侧柏叶、白茅根等药同用。
2、清泻肝火:用于肝热目赤、头痛、眩晕,常配夏枯草、菊花、决明子同用。

【用量用法】
5~10克,煎服。本品炒炭后止血作用明显增强。
【药效比较】
地榆、槐花均能凉血止血,并以治下部出血为主(如便血、痔疮出血等)。但地榆又有解毒敛疮之功,外用可治烫伤烧伤;槐花又能清肝热,可用于肝热头昏目赤等证。
【参考资料】
《日华子本草》:“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及热,治皮肤风,并肠风泻血,赤白痢。”
《本草纲目》:“疗吐血、衄血、崩中漏下。”
药物成分:本品含芸香甙(芦丁)(花蕾中含量多,开放后含量少)、槐花米甲素、槐花米乙素、槐花米丙素及鞣质。
药理:本品所含芸香甙,能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缩短出血时间而有助止血,炒炭后作用更明显。芸香甙及槲(hu)皮素能抗炎、解痉、抗溃疡、强心、降血压、降血脂。
{附}槐角:槐角为槐树的成熟果实。性味、归经、功效与槐花相似。但本品止血作用L较槐花弱,而清泻肝胆之力较强,且能润肠,故常用于痔疮肿痛出血之证,用量10~15克。习惯上孕妇忌用。
责任编辑:李智
来源:希望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