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槐花屬止血藥中的涼血止血藥。涼血止血藥性屬寒涼,主入肝經血分有涼血止血之功,主要用於血熱妄行之出血證。血熱出血,證見出血色鮮紅,較濃稠,伴發熱或不發熱,煩躁,面紅目赤,口渴欲飲,舌質紅或降,脈數有力等。應用涼血止血藥時,常配清熱涼血葯以加強止血作用;血熱出血,易致傷陰,故兼陰虛者,應適當配養陰清熱藥用。內服大劑寒涼止血藥,可致血瘀氣滯,故應用時多配活血止血藥同用,必要時,亦可適當配伍行氣藥用。

槐花為豆科落葉喬木槐樹的花蕾。主產於河北、河南、江蘇、廣東、廣西等地。夏季花開放時採收,及時乾燥,除去枝、梗及雜質。其花蕾名槐米。生用或炒炭用。
【處方用名】
槐花、槐花炭、槐米、槐米炭。
【性味歸經】
苦,微寒。歸肝、大腸經。

【功效主治】
本品性味苦寒,善清泄血分熱邪而奏涼血止血之功。因藥性沉降,故以治下部出血為多。又本品入肝經而清瀉肝火,可用治肝火上炎之證。
1、涼血止血:用於血熱阻滯之便血、痔血,常配地榆、黃連、梔子同用。用治熱毒血痢,多配黃連、黃芩同用。用於血熱崩漏,多配地榆、生地同用。本品亦可用於咯血、吐血、衄血,但多配側柏葉、白茅根等葯同用。
2、清瀉肝火:用於肝熱目赤、頭痛、眩暈,常配夏枯草、菊花、決明子同用。

【用量用法】
5~10克,煎服。本品炒炭後止血作用明顯增強。
【藥效比較】
地榆、槐花均能涼血止血,並以治下部出血為主(如便血、痔瘡出血等)。但地榆又有解毒斂瘡之功,外用可治燙傷燒傷;槐花又能清肝熱,可用於肝熱頭昏目赤等證。
【參考資料】
《日華子本草》:“治五痔、心痛、眼赤,殺腹臟蟲及熱,治皮膚風,並腸風瀉血,赤白痢。”
《本草綱目》:“療吐血、衄血、崩中漏下。”
藥物成分:本品含芸香甙(蘆丁)(花蕾中含量多,開放後含量少)、槐花米甲素、槐花米乙素、槐花米丙素及鞣質。
藥理:本品所含芸香甙,能降低毛細血管脆性,增加毛細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縮短出血時間而有助止血,炒炭後作用更明顯。芸香甙及槲(hu)皮素能抗炎、解痙、抗潰瘍、強心、降血壓、降血脂。
{附}槐角:槐角為槐樹的成熟果實。性味、歸經、功效與槐花相似。但本品止血作用L較槐花弱,而清瀉肝膽之力較強,且能潤腸,故常用於痔瘡腫痛出血之證,用量10~15克。習慣上孕婦忌用。
責任編輯:李智
來源:希望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