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吗?
孩子多动不守秩序、易怒易躁……
也可能是一种心理隐患
由于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特殊身体发育阶段,心理健康问题常被忽略。比如,多动症被简单地认为是活泼好动,焦虑、抑郁、对抗情绪则被认为是青春期叛逆,过段时间就好了。
因此,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早期识别,早期干预。
最常见的8种儿童心理问题

1、厌食心理
长期食欲不佳,严重的挑食、偏食导致的身体瘦弱,易感冒,腹泻且营养不良这是典型的小儿心理障碍的表现。若就餐前或进餐时心情紧张、焦虑、压抑,食物感官性状的不良刺激等都会使孩子产生厌食心理。
小tips:
切不可打骂、强迫、惩罚、哄骗孩子,细心分析孩子产生厌食的心理因素,采取诱导、暗示、鼓励的办法,营造愉快的饮食环境,食物可以尽量多样化,提高孩子的食欲,饭前控制孩子吃零食和其他东西。
2、注意力分散
主要表现为上课或看书时频繁多动,不认真听讲、学习容易分心、专注力不集中,有时还会上课发呆、有玩衣服等行为。
小tips:
可以让孩子多做一些训练专注力的简单游戏。比如有趣的拼图游戏、数黑点、在卡片上做涂色训练等等……这些小游戏可以让孩子不知不觉地集中注意力。

3、入睡困难
入睡困难或者失眠,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翻动或反复要求父母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部分孩子还会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睡眠质量不高。
小tips:
傍晚可以带孩子出门散步,或者进行适量的运动,睡觉前可以和孩子一起读绘本、讲故事、听轻松的音乐,但是不建议看动画片或者视频,容易兴奋、做梦。
4、易怒易躁
孩子非常冲动易怒,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或者攻击性很强,有些家长以为这是天生的性格或是低情商的表现,其实很多时候是心理问题,大多数跟后天的教育和环境有关。
小tips:
如果孩子大发脾气,可以在保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将其隔离在比较单调的场所,冷静几分钟,同时要避免任何人去安抚他,这种冷处理的方式对暴怒的孩子比较有效果。除此之外,家长务必要自省,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坏榜样。

5、退缩行为
有些孩子显得孤僻、不合群,尤其是上幼儿园以后,经常独坐一处,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甚至不参加做操等集体活动,不与人讲话,也不回答老师提问,害怕跟别人交流,害怕见到陌生人。
小tips:
退缩行为可能是先天适应能力差导致,但也和后天的环境有关。过分照顾和迁就也会造成孩子的适应能力较差,家长可以多创造条件,让儿童适应公共场所的活动鼓励孩子出去社交,增加跟其他同龄人接触的机会。
6、过度恐惧
孩子出现恐惧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超过正常范围的恐惧就要引起注意。比如一看到医生就以为要打针,对生病、死亡、独处、黑暗及想象中怪兽产生恐惧。在4岁时达到顶峰,而到了6岁以后,开始下降。
小tips:
克服恐惧与孩子从父母身边得到的安全感密切相关,孩子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常把想象和现实混淆,对于还不会表达的孩子,可以搂抱、拍抚
以及轻声安慰降低孩子的恐惧,对于可以表达的孩子,家长在安慰孩子的同时适当给孩子解释真相,比如说说为什么要打针。

7、过度依赖
很多孩子会出现依赖行为,三岁以上的宝宝过度依赖父母或家人,即使是玩最喜欢的玩具,也一定要家长陪同,过分照顾和保护孩子,会让孩子觉得什么事情都需要大人才能完成。
小tips:
对于依赖症的孩子,家长应该逐步培养孩子独立去做一些事情,尤其是让孩子体会到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慢慢地孩子会发现脱离父母还有很多好玩的事情。
8、情绪抑郁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一定会产生负面情绪,甚至会形成一种挫败感,可能是今天在幼儿园没有得到小红花,也可能是和伙伴的一次小争吵。
小tips:
听孩子倾诉他的失意,疏解他的不开心。多带孩子出去做一些会产生积极情绪的活动,逐渐用积极情绪消除抑郁情绪。
早发现早干预有积极效果
几乎所有的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正确的早期干预都能够换来更好的结局。且儿童青少年的认知、语言、社交情感等方面处于发展之中,具有更强的可塑性。
而在干预的方法中,心理咨询和治疗是改善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有效手段。
大量研究已显示,心理咨询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
责任编辑:李智
来源:希望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