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有新發展,台大法醫研究所長翁德怡證實,在廚師手部檢體驗出邦克列酸。對此,營養師林恩如表示,手上附著著暫時性細菌及永久性細菌,因此洗手是有效去除病原菌和病毒的方法,若只用清水洗恐怕是洗個心安,建議洗手用肥皂或洗手乳。
《自由時報》援引營養師林恩如在「營養師Gloria 林恩如 營養/育兒/生活」發文提醒,食物中毒案延燒到目前在廚師的手找到菌了,這告訴我們保持手部清潔到底有多重要,在廚房工作你需要知道的9個洗手時機。
●進廚房前。
●接觸所有食物前(包含生食及熟食)。
●處理生鮮食物後。
●上完廁所後。
●觸碰傷口或換藥後。
●吐痰及擤鼻涕後。
●觸碰垃圾或廚餘後。
●碰觸金錢及毛髮後(身體各處及衣物也算)。
●任何可能污染食品的行為後。
為什麼要洗手?林恩如表示,因為手上附著著暫時性細菌及永久性細菌,暫時性細菌會存在皮膚表面,而永久性細菌則是存在皮膚的皮紋及皮脂腺內。
她指出,手是微生物傳播的主要媒介,洗手是最有效去除病原菌和病毒的方法,洗手建議用肥皂或洗手乳洗,至於只用清水洗是無法帶走細菌跟病毒。
洗手7步驟
●內:搓揉雙手掌心。
●外:搓揉雙手手背。
●夾:搓揉雙手指縫。
●弓:搓揉雙手指背與指節。
●大:搓揉雙手大拇指及虎口。
●立:搓揉雙手指尖。
●完:清水洗凈擦乾雙手。
她提醒,乾淨的雙手可以預防交叉污染,便宜又有效喔。
責任編輯:李智
來源:希望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