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我吃这个药物会不会以后越吃越没效,开始有抗药性?」台中荣总埔里分院过敏免疫风湿科医师许伯爵指出,这样说法是错的,因为耐受性与抗药性两者不一样,当人体对药物反应变差通常都是「耐受性」,而病菌、病毒、或是肿瘤细胞对于药物反应变差则是指「抗药性」。
许伯爵在脸书专页「许伯爵医师Dr-Immune」发文说明,吃辣吃久了觉得不辣,喝酒喝习惯了觉得不会醉,吃安眠药吃长期了觉得效果不好不想睡,这都是耐受性。「耐受性」是因为长期使用某种药物而身体适应之后,药物疗效变差了。

至于抗药性,许伯爵表示,抗药性通常只有在讲「抗生素」这种药物,意思是体内或环境中的细菌,因为接触到抗生素后,容易被抗生素杀死的细菌都活不下去了,反倒是对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活了下来,或是残存的细菌发展出阻挡抗生素的方法,以至于原本的抗生素疗效变差,才叫做「抗药性」。相同的概念应用在肿瘤细胞上,也可以说肿瘤细胞对于某种抗癌药物有抗药性。
许伯爵说,99%的病患都是把耐受性当成抗药性在讲,早已积非成是,下次如果碰到相同问题,讲出「耐受性」的时候,医师可能会觉得你特别有sense。
责任编辑:李智
来源:希望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