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过后,空气中的年味就像那渐渐浓郁的粥香,开始弥漫开来。在这个传统的节日之后,我们不仅在迎接新年,还能从传统养生的角度发现许多有趣的饮食奥秘。
腊八粥,又称佛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因应材料不同又有「八宝粥」、「七宝粥」、「五味粥」等名称。中国民间传说来自天竺。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腊八喝腊八粥的习俗主要流传于中国北方,一些大的寺庙也会舍粥施膳。
汉地相传黄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是世尊释迦牟尼佛佛成道日,四大天王从天上来到人间,分别以内装有八宝饭的金、银、琉璃、玛瑙等钵供养世尊,世尊欣然接受后将四钵合而为一。为了纪念佛陀成道,一些佛教寺院会在这天煮粥供佛,并分送十方善信。而这天(农历十二月初八)习俗上又称「腊八节」(或称「法宝节」)。
唐宋盛行腊八食粥的风俗,北宋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记载:「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杂料煮粥而食也。」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也说到:「十二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各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亦名佛粥。」
清朝时,民间百姓准备腊八粥祭祀祖先,分赠亲友,以示祝福,又效仿佛门施粥送福,特地送给穷苦人家;吃腊八粥更是宫廷盛事,皇帝、皇后赐文武大臣腊八粥,也发放米果给各大寺院。
旧时,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算是大家万户的习俗,甚至主人会为家里的鸡狗喂上几勺,花卉果树枝干上涂上几口,认为这样必能六畜兴旺、果实丰收,如童谣里说道:「腊八粥,腊八饭,小鸡吃了就下蛋」。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皇宫的腊八粥用上等奶油、羊肉丁、五谷杂粮,干果红枣、桂圆、栗子、花生、菱角、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金糕、青红丝等材料。民间用杂米、豆、核桃、榛子、松子、枣、栗之类,盛起后,碗中上铺干果色糖。
说完腊八粥,就是腊八蒜了,腊八蒜那翠绿的色泽让人看着就心生欢喜。它可不仅仅是一种美味的佐餐食品,还具有杀菌等功效。这是因为其中含有蒜辣素等成分,这些成分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健康卫士,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身体。而腊八粥,更是养生的佳品。它的食材丰富多样,糯米可以补气血,豆类富含蛋白质,各种食材的搭配完美地符合养生的均衡饮食理念。就像一个精心编排的健康乐章,每一种食材都是不可或缺的音符。
过了腊八,人们就开始忙碌地筹备新年了。在传统养生的视角下,这期间的起居也有不少讲究。冬季本就应该早睡晚起,这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做法。在过年筹备期间,大家可不能因为忙碌而过度劳累。比如说打扫房屋的时候,要注意避免过度受寒。这看似是个小细节,却体现了传统养生的智慧。就好比下棋,每一步看似微小的棋步,都可能影响到整盘棋局的走向。
腊八是一个特殊的节点,从这之后到新年,传统养生可不仅仅关注身体,情志调养也是重要的一环。过年期间,阖家团圆本是件幸福的事情,但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传统养生倡导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写春联、贴福字这些传统活动就像是一把把心灵的梳子,能够舒缓我们的情志。要知道,过喜或者过悲都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就像天平,情志的平衡一旦被打破,身体这座大厦也可能会摇摇欲坠。
传统养生在腊八过后到新年的这段时间里,无论是饮食、起居还是情志调养,都蕴含著丰富的智慧。这些智慧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经过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著迷人的光芒。它们提醒着我们,在迎接新年的欢乐氛围中,也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遵循传统养生的理念,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年。
从腊八到新年的这段时间,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美妙时光。我们在享受新年的喜悦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传统养生的这些宝贵经验。让我们在传统养生的指引下,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个新年。
责任编辑:李智
来源:希望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