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能讓大腦“返老還童”嗎?
在人類大腦深處,有一種令人着迷的現象吸引着科學家——音樂和大腦之間的深切互動。科學家正致力於解開音樂影響人類神經迴路之謎,揭示它對大腦各個區域和功能的影響。已有研究發現,人變老之後,大腦的結構和功能會發生一些衰退,其中一個非常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變化就是聽力的下降,而音樂訓練能夠增強老年人在嘈雜環境下的言語知覺能力,提示音樂訓練能夠對抗老化。由於技術手段的限制,目前尚無研究系統揭示音樂訓練經驗對抗老化、保護言語加工的神經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杜憶研究組開展了一項功能磁共振研究,首次證實老年音樂家採用2種相互依賴的機制“功能保持和功能代償”來延緩其在噪聲環境下視聽言語知覺的老化,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上。
該研究招募了25名老年音樂家、25名老年非音樂家和24名年輕非音樂家。老年音樂家均在23歲前開始學習樂器或聲樂,受過32年以上的音樂訓練,在近3年依然保持練習。而非音樂家的音樂訓練經歷不足2年。老年人均通過了蒙特利爾認知能力測試以確保無認知障礙。參與者在磁共振儀器中完成噪聲環境下的視聽音節辨別任務。結果發現,老年音樂家區分音節的能力和年輕人相當,均優於老年非音樂家,證實音樂訓練經驗能夠增強老年人在嘈雜環境下的言語知覺能力。
通過分析這3組參與者的腦活動,研究揭示了老年音樂家對抗老化採用的兩種機制——功能保持和功能補償。“老年非音樂家在雙側感覺運動腦區對音節的表徵能力顯著弱於年輕人,而老年音樂家在感覺運動腦區能夠很好地表徵這些音節,且表徵能力不亞於年輕人。”據杜憶介紹,相比較老年非音樂家,老年音樂家在感覺運動腦區的神經激活模式更像年輕人,且最近3年音樂訓練強度越大,其神經激活模式越像年輕人。“對於老年非音樂家,感覺運動腦區神經激活模式越像年輕人,在噪聲環境下對音節區分能力就越好。這證實了老年音樂家採用感覺運動腦區功能保持的機制對抗老化。”
該研究對衰老和大腦的健康有哪些啟示?
“我們覺得音樂訓練能夠起到腦保護的效應,讓大腦更接近於年輕人的工作狀態。”杜憶提醒,不管什麼年紀,如果能儘快地開始學習一門樂器,甚至開始唱歌,可能都能夠讓大腦衰老得更慢,該工作提供了實驗證據支持了音樂訓練可以使老年人的大腦更敏銳、更專註和更年輕,這對於促進人口健康老齡化提供了重要且可行的策略。
“就臨床價值而言,我們想在一些老年的認知衰退疾病上,比如阿爾茨海默病,嘗試開展一些音樂療法,以改善他們的記憶能力和語言能力。”杜憶說。
責任編輯:李智
來源:希望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