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台湾艺人黄鸿升(小鬼)9月16日被家人发现陈尸在台北市北投区三合街的住家内,得年36岁,时值壮年突然离世,令人不胜唏嘘。目前最终的鉴定报告还未出炉,医师推测其猝死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呼吁民众注意相关症状及预防方法。
年轻男性猝死以心血管或脑血管问题居多
士林地检署18日解剖艺人黄鸿升遗体,初判是心血管问题。有医师认为,突发性心律不整可能性较大,恐是心脏不正常放电酿祸,若发病30分钟内没急救,存活率小于5%;提醒年轻男性也应注意。
士林地检署检察官相验遗体后,初步排除外力造成,也无明显致命外伤,今天经解剖认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可能性较大,详细死因仍待法医研究所鉴定报告为主。
新光医院心脏内科主治医师钟伯欣接受记者电话联访时表示,年轻男性猝死以心血管或脑血管问题居多,心血管疾病方面,他推测心因性猝死可能性较大,其中又分为心肌梗塞及突发性心律不整,综合相关文献,每年发生率约万分之一到千分之一。
钟伯欣解释,心肌梗塞主要是心脏血管阻塞,心肌在缺血、缺氧的情况下,导致不稳定电气变化,但从缺氧到猝死通常需要一段时间,根据临床观察,急诊的胸痛患者大多会痛上半小时至1小时,应该不至于突然猝死。
至于突发性心律不整,则是心跳突然太快、乱跳,导致脑部血流不足,钟伯欣说,年轻男性的突发性心律不整,以“布鲁格达氏症候群”(Brugada Syndrome)最为常见,整体男性盛行率约为千分之1.2,目前已知部分患者因心脏肌肉里的钠离子通道具遗传性异常,导致心脏不正常放电、心跳突然乱掉酿祸。
不过,钟伯欣表示,布鲁格达氏症候群患者平时可能完全没有异状,相当难诊断,除非做心电图时正好发病,才有机会侦测到。
钟伯欣指出,突发性心律不整患者发病时会倒下,若旁人见状能立即做心肺复苏术(CPR)并以自动体外心脏去颤器(AED)急救,都有机会救回来,拖愈久、存活机会愈低,基本上发病超过30分钟没急救,存活率恐不到5%。
突发性心律不整来得突然又难以察觉,民众应如何自保。钟伯欣坦言,突发性心律不整没有明确的征兆可预防,但目前部分穿戴式装置有侦测摔倒、心跳过快功能,若没有及时回应,会协助打给紧急联络人,或许有机会救命。
高血压患者是主动脉剥离最主要危险族群
黄鸿升经纪人透露死因为主动脉剥离致血管阻塞。医师表示,高血压患者是主动脉剥离最主要危险族群,年轻人则大多是遗传疾病“马凡氏症候群”酿祸,是猝死重要主因。
台大医院外科部、心脏血管外科主任许荣彬今天受访时表示,主动脉剥离主要是高血压控制不良导致,由于血压没好好控制,长期过高就可能把血管壁冲破,导致剥离,血压愈高、风险愈高,大多发生在50至60岁中高龄族群。
主动脉剥离若发生在年轻族群,则以“马凡氏症候群”可能性较高,许荣彬说,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只要父母一方有,孩子就有50%机会罹患此病,患者最大特征就是身材高瘦且手脚特别长,知名人士包括前美国总统林肯、诚品创办人吴清友等,这类患者受基因影响,血管壁结构较脆弱,容易破裂。
许荣彬说,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主动脉剥离,都发生得相当突然,患者会出现剧烈胸痛,恐喘不过气、头晕、麻痹甚至昏迷,主动脉剥离后可能造成心脑血管阻塞,引起脑中风或心肌梗塞;另一种状况是因血块压迫到心脏危及性命。
他指出,多数患者在发病当下就会猝死,是国内猝死主因,但因经常以脑中风、心肌梗塞等症状呈现,若没有解剖,恐怕难以发现主动脉剥离才是背后元凶;不过,若来得及就医,患者存活率可高达7到8成。
想预防主动脉剥离找上身,许荣彬呼吁,有高血压问题的民众务必严格控制血压,马凡氏症候群方面,若能提早得知有此疾病风险,可吃药降低血压,让血压低一点、心跳慢一点,降低血管负担。
来源: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