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声2025年1月10日】(本台记者郑欣综合报导)
前拍档银行户口被冻结 钟庭耀:继续坚持
去年12月遭港警国安处悬红通缉的学者钟剑华近日向传媒透露,自己已无法登入香港3间银行户口和强积金户口。
据网媒追新闻9日报导,钟剑华忆述于英国时间12月23日晚上,仍然能够操作香港银行户口找卡数。但翌日被通缉后,发现在港的三个银行户口包括汇丰、恒生、中银亦全部不能登入,相信已被冻结。
钟剑华指,每年4月,银行均会自动扣款支付世界宣明会的助养儿童捐款,参与计划已超过25年。其它自动转账捐助多年的志愿机构的包括对乐施会、无国界医生等5个组织,相信今年对这些机构的定额捐款将无法进行。
钟剑华亦透露,周四(1月9日)是自己65岁生日,原本合资格申请取回供款多年的强积金。这笔款项是他20多年教学工作的积蓄,打算是养老之用,但现在已经无法取回,对他构成最大的影响。
钟剑华坦言,对银行户口被冻结感到「相当之难过」,会尝试申请取回这些钱,如果无法取回,只能等到百年归老当作遗产了。他又重申,多年来一直以同一尺度评论政府施政,自己有否推动「港独」,公道自在人心。
钟剑华曾是香港知名的民调机构民意研究所副行政总裁。2022年4月24日,他宣布离港赴英。
钟剑华当时在社交网站发文表示,「不愿作逃兵,无奈需避秦」。本来一直没有移民的打算,「毕生的职志与担当,都在香港」。但「当前的香港,已经容不下真心说话,只容许谎言与假话。对于我等仍然有些头巾气的,香港可能已经不是可以免于威吓而正常生活的地方。」
钟剑华还透露,离岗前曾三次被警方国安处约谈,要求协助调查。
另一方面,钟剑华的搭档、香港民研主席钟庭耀今日在民研网站发表家书,指自己曾思考2025年是否退休的好日子,最终决定继续坚持。
钟庭耀表示,回望香港,在民研领域工作超过三分一个世纪,「经历先盛后衰,看着群龙散落,也感唏嘘」,他思考过「应否继续坚持」的问题,亦有朋友劝他离开香港,但他仍决定留下来,「不是为了抗争,而是为了坚持。」
钟庭耀指,少年时自己著迷天文,领悟了先贤对真理的执着,「宇宙的定律,不会因人而改。地心论、日心论、无神论、以至一切理论,可以一时受制于权柄,但真相从来不会因时制宜或因人而异」,又引述印度圣雄甘地名言,「在历史的长河里,暴政必亡,真理必胜。」
川普上任在即 金管局总裁「辟谣」
面对川普上任总统后可能增加关税及限制港元兑美元的讨论,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今日(9日)撰文重申,联汇制度为香港提供一个持久稳定的货币环境,一直行之有效,无意、亦毋须改变。
余伟文今日在金管局网志《汇思》以「再谈联汇制度」为题发文指,联汇制度采取最高度透明化、制度化的货币发行局模式,在实际操作上恪守严谨的纪律,香港亦有4,200多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有充足能力确保联汇制度畅顺运作。
文中强调,联系汇率制度自1983年10月实施至今已逾40年,已成为与本港经济和金融体系密不可分的一个核心组件,对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极为重要。
文中又表示,关注社会近日再度浮现一些关于联汇的讨论,形容是「缺乏全面了解而产生误解」、 「部分将不相关新闻碎片拼凑」,称「风险要管控,但不用自乱阵脚」,并重申「我们无意、亦无需改变联汇制度」。
不过有不少网民质疑,「唔系你无意改定唔改(不是你无意改或不改),系人哋仲比唔比你玩㖞(是人家还让不让你玩)。」「单方面唔同意分手?」
近来种种迹象均反映,香港在美中金融战中形成重点战场,其中联系汇率制度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彭博》日前引述专家分析指,由于北京试图利用港元与美元挂钩、可自由兑换和建基于西方法律体系等优势,抗衡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对美元主导地位构成潜在威胁,将促使川普重新考虑打击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报道透露,川普首个任期内曾提出港元与美元脱钩的计划,但最终因内部反对声音认为措施可能伤害香港银行体系,甚至影响美国利益而作罢。但如今,美国政府同国会对香港支持度愈趋下降,对港政策亦出现明显变化。
另外,《彭博》12月引述消息人士报道,香港证监会上月搜查十多间金融公司及个人办公室,包括香港经纪商、美国承销商代表及支持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投资者,指控他们涉及「唱高散货」操作。而事前,纽约交易所对部分香港公司在IPO前的投资者背景展开调查,包括投资者身份、同公司关系以及股份分配等细节。
向海外港人「开刀」?建制议员言论引争议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日前在立法会提出口头质询,称关注到已移居海外人士「回流医病」,「食穷我哋特区政府」,问政府可否「刀口向外」,对就诊等服务设立「离港限制」。相关议题引发各界关注。
民建联立法会议员梁熙8日在立法会上,将「移居海外」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形容是「外人」,称若移居海外的市民回港使用社会服务是「滥用福利」、「食穷我哋嘅特区政府」,问政府可否「刀口向外」。
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回应时指,「对『外人』的定义有疑问」,并质疑「回流医病」的比率是否「好似坊间讲到咁严重」。同时强调,医疗需要具偶发性及急切性,政府无意就市民求医推行审批机制。
《基本法》及《入境条例》规定,所有在香港出生的中国籍人士都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享有香港特区的居留权、选举投票权等,亦有权享用社会福利。除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失去中国国籍,否则不会失去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
相关话题引发网民热议。
有网民说,「根据港府嘅解释,凭BNO去英国生活系「移居」唔系移民。如果梁议员认为佢哋系已离开嘅「外人」,咁特府系咪需要名正言顺畀佢哋攞返全份MPF?」
还有网民表示,「治病都唔系用你公立医院,食乜穷你?」
另外,移英港人陈太(化名)是长期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
她对追新闻表示,香港社会开放,留学、外派、旅居、移民是不少港人生活势态;而民建联指移居海外港人是「外人」,并在没有提出客观数据下声称「外人」食穷特区政府,是分化、矮化海外港人,试图将千亿财赤的责任转移到海外港人身上,希望港人不论境内外都不要上当。
责任编辑: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