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4年11月13日】(本台記者王驍採訪報導)
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後,中美貿易關係走向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引發關注。中共國家發改委日前在中國官媒發表文章表示:「未來一個時期」,中國「必須構建以內需為主導的國內大循環」。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表示:中共這麼說,但實際並沒有採取增加中國百姓消費能力的措施,實際中共的政治體制使它很難做到。川普的關稅大棒肯定會打下來,中美經濟上可能會脫鉤得更加徹底,中國經濟的衰退肯定會繼續惡化。
中共發改委11日在《經濟日報》發表「必須構建以內需為主導的國內大循環」一文,文章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具備強大的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和穩固的基本盤。從國際比較看,大國經濟的特徵都是內需為主導、內部可循環。
文章宣稱,中國是個超大規模經濟體,有14億多人口,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已突破1.2萬美元,是全球最有潛力的消費市場。同時,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是製造業第一大國,形成了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全有條件加快形成以國內市場為主導的經濟循環」。
未來構建「新發展格局」,強調「強大、韌性、可靠的國內大循環」,是中國發展的根基和命脈所在。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立足國內、依託國內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充分挖掘內需潛力,進一步發揮消費基礎作用和投資關鍵作用,「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
謝田對希望之聲表示:中共發改委說的很好,但是可能很難做到。“中共現在終於開始承認我們海外一直在說的一個事實:中國是國富民窮,國進民退,財富沒有讓老百姓分攤到,消費也沒有能起來,現在它才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是中共政府做的卻不是這樣。我們看到:最近它推出的10萬億(元經濟救助方案),60%是去給填補政府債務的窟窿。40%是去拯救那些房地產企業、央企、國企這些國家隊的企業。它實際上沒有把這個錢花在老百姓身上,也沒有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也沒有辦法增加國內內需。所以中共這麼說,媒體上這麼講,實際上也沒什麼意義。這顯然不是中共政府在做的,它也不會做,這個實際上是它的政治制度決定的。”
川普在其總統第一任期的2018年開啟了中美貿易戰,對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徵收關稅。這一措施持續到拜登總統時期,最終覆蓋了約4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
據倫敦投資研究公司TS Lombard的數據,在過去6年里,中國在美國進口商品中占的份額從20%下降至13%,這個數據不包括中國商品轉口到墨西哥、越南等進入美國的數字。
川普在這次競選總統期間誓言要加劇與中國的貿易對抗,對所有中國進口產品加征60%或更高的關稅。
中共黨魁習近平遭遇的尷尬是:在中美貿易戰的談判中,他主導的中方承諾在2020-2021年兩年時間裡大量進口美國商品與服務,總額為2000億美元,其中近500億為農產品。但隨著川普2020年敗選離開白宮後,習近平並沒有履約,兌現承諾。中共政府將部分大豆採購從美國轉移到了巴西和阿根廷的供應商。
隨著中國房地產產能過剩對中國經濟的拖累,中共政府重點扶持了電動車、太陽能板等綠色能源產業。隨著歐盟最近對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中國加快了在其他地區擴大銷售的步伐。
倫敦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於潔對《紐約時報》表示:“北京正在用全球南方來抵消市場份額被西方奪走的影響”。
這一經驗可能讓北京有信心,覺得它能在不斷升級的關稅面前不讓步,並通過減少從美國進口商品—-尤其是農產品來進行反擊。
目前中國經濟相比中美貿易戰開打的2018年更糟糕。中國的房地產投資狂潮已造成了災難性後果,銀行系統面臨著難以估量的損失,地方政府陷入債務危機,經濟增長乏力,還有難以解決的物價下行問題——這可能是經濟將長期停滯的先兆。
謝田指出,川普上台以後,可能會直接向習近平要求,你上次答應的為什麼不兌現?習近平就會很為難,要兌現的話,等於把南美國家都得罪了;不兌現的話,只好給川普進一步制裁的借口。但是川普的關稅大棒肯定會打下來,這是毫無疑問的。上次中美貿易戰後中國在美國進口的市場份額從20%降到13%,降了7%。這次恐怕會降得更多。中美經濟上可能會脫鉤得更加徹底,這對中共經濟是更大的威脅。隨著中國商品向全球南方國家出口傾銷,這些國家也慢慢會感受到中共的威脅,進而抵抗。而中共失去了美歐這個世界上最大、最富有、最具購買力的市場,這個損失是沒辦法在其他地方來彌補的。所以中國經濟從歐美進出口的支柱會越來越被削弱,中國經濟的衰退肯定會繼續惡化。
澳大利亞金融服務公司麥格理集團的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估計,川普新一輪關稅出台的一年裡,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將暴跌8%,同時讓中國的年度經濟增長率下降2%。如果川普尋求阻止中國公司將它們在墨西哥等其他國家生產的商品出口到美國的話,中國的損失將會更大。
據TS Lombard的數據,中國目前生產佔全球出口17%的產品,高於川普第一任期里的12%。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邀請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
責任編輯:楊正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