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4年11月11日】(本台記者章純綜合報導)
美國當選總統川普競選團隊的前幕僚藍薩(Bryan Lanza)周六(11月9日)表示,在俄烏問題上,川普新政府更關注的是和平,而非烏克蘭的領土問題;歐盟外長博雷利周六訪問基輔,重申了歐盟對烏克蘭的支持。
據BBC報導,川普2016年和2024年競選團隊成員蘭薩,在接受BBC採訪時表示,川普新政府將要求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President Volodymyr Zelensky )提出「符合現實的和平願景」。
他說,「如果澤連斯基總統在談判桌前說,『除非我們擁有克里米亞(Crimea),我們才能實現和平』,那就表示他對此問題並不認真。克里米亞已經不再屬於烏克蘭了。」
「如果澤連斯基的首要任務是奪回克里米亞,並讓美國士兵為此而戰,那麼你就只能靠自己了。」蘭薩說。
美國從來沒有派美軍在烏克蘭作戰過,烏克蘭也從來沒有提供這個要求,烏克蘭只是要求美國為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以及武裝本國的士兵。
蘭薩還表示他非常尊重烏克蘭人民,他稱讚烏克蘭人民的心如雄獅般堅定,但他也說美國政府的在俄烏問題上的要務是「和平和停止殺戮。」
蘭薩說:「我們要對烏克蘭說的是,你認為現實的和平願景是什麼;不是勝利願景,而是和平願景。讓我們開始進行誠實的對話。」他說。
對此,澤連斯基的幕僚利特文(Dmytro Lytvyn)說:「只有普京才想是想要進行更多戰爭的人」,「自 從2022 年以來,烏克蘭一直在提供和平建議——提供了相當現實的和平提議。現在是必須要讓俄羅斯聽到這些和平的呼聲的時候了,而且這個和平必須是可靠的,這樣就不會重演俄羅斯(對我們發起)攻擊的情況」,他說。
俄羅斯於2014年吞併了克里米亞,並於2022年全面入侵烏克蘭,佔領了烏克蘭東部的部分領土。蘭薩沒有談及烏克蘭東部領土的問題。
川普一向表示,他的要務是終止俄烏戰爭,並根除由於對烏克蘭的軍援而導致的美國資金外流的問題。 但是他一直未公布自己具體的解決方案。
報導表示,蘭薩現在已經退出是川普的幕僚團隊。川普過渡團隊的一位發言人則表示,蘭薩是川普競選活動的一位承包商,「他並不為川普總統工作,也不代表川普總統說話。」
據估計川普就職後將與一些非常親近的幕僚討論這個和平協議。
曾在川普任期內服務的一位未公布姓名的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助手本周三(11月6日)曾說:「無論在川普的圈子中有多高的職位,任何聲稱對川普的烏克蘭方案有不同觀點,或稱對川普的烏克蘭方案有更詳細了解的人,都並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他們表示川普在國家安全問題上都是自己做決定,而且在上一屆任期中這樣做了很多次。
澤連斯基曾一再表示,只有徹底驅逐俄軍並收回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所有俄佔領土,才能建立和平,他上月提出的「勝利計劃」也保留了這項條款。他還要求讓烏克蘭無條件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此項計劃一直受到莫斯科的強烈反對與批評。
在戰爭初期,俄軍向烏克蘭首都基輔推進失敗,但近月來已攻陷烏東戰線的一些村莊。
克里姆林宮領導人普京(Vladimir Putin)6月曾表示,和談的條件包括烏克蘭必須放棄莫斯科并吞的4個地區,儘管莫斯科自己也尚未完全掌控這些地區。
歐盟外長博雷利赴烏 重申歐盟對烏克蘭的支持
即將於下月卸任的歐盟外長博雷利先生周六(9日)前往烏克蘭,再次重申歐盟對烏克蘭的支持。
據法廣表示,博雷利說他此行的發送的信息很明確,那就是:「歐洲人將繼續支持烏克蘭」
「我們從(戰爭)一開始就支持烏克蘭,在我最後這一次訪問烏克蘭之際,我將發出同樣的信息:我們將盡一切所能支持你們」, 博雷利說。
博雷利還指出,即將卸任的拜登總統還有兩個月的任期來做出決定。「我們歐洲人必須抓住這個機會,建立一個更強大、更團結的歐洲。而我們的團結、力量和行動能力的表現之一,就是我們在支持烏克蘭方面所發揮的作用」,他說。
美國是烏克蘭最大的捐助國,大多數專家認為美國對烏克蘭的持續支持對烏克蘭的穩定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歐洲大國德國和法國政局不明朗的時候。
根據基爾研究所(Kiel Institute)的一項研究,自 2022 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歐洲已花費大約 1 千250 億美元支持烏克蘭。美國則支付了 900 多億美元。
俄烏戰爭接近第三年。疲憊不堪的烏克蘭軍隊仍然在戰場上奮力抵禦俄羅斯的進攻。
博雷利先生將在訪問基輔期間與烏克蘭高官會面。他說,如果有必要,應該由歐盟國家決定「何時以及如何增加」他們對烏克蘭的支持。
他還說,在本周五(8日)於布達佩斯舉行的歐盟領導人會議上,「大多數成員國宣布繼續支持烏克蘭的立場保持不變」。
白宮辦公室已經表示,川普應邀將於1月13日在白宮橢圓辦公室會晤現任總統拜登。
化解當代最大威脅 幫助結束中共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邀請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
責任編輯:常青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