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於中國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Metallurgical Corporation of China,MCC) 投資控股的拉姆鎳礦(Ramu Nico)無法在巴新政府調查該泄漏事件時解決問題,巴新礦產資源管局(Mineral Resources Authority)決定對該工廠採取懲罰性措施。
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包括:這家位於馬當省(Madang province)的鎳礦操作人員操作不當、泄漏控制系統故障,以及設備維護不足。
當局表示,在問題得到解決之前不許該企業的加工設施重新開放,這實際上暫停了拉姆鎳礦的所有採礦作業。
8月24日,拉姆鎳礦的巴薩穆克灣加工廠的一台水泵出現故障,20萬升有毒泥漿溢出,其中多達八萬升泥漿流入海洋,將海水變為亮紅色,污染了附近的海岸線。
Metallurgical Corporation of #China's #EV #battery #nickel plant spills waste into #PapuaNewGuinea bay #mining #Ramu via @MelanieMetals & @base_metals Story link: https://t.co/3Og1TywHFf pic.twitter.com/BgAeVluHMC
— Mai Nguyen (@mai10pm) August 28, 2019
儘管當地官員已禁止出售泄漏事故後在馬當省捕獲的魚類,但該國不同部門對當地環境遭破壞情況的調查結果截然不同。
馬當省政府委託的科學調查報告認為,有證據表明污染廣泛存在。然而,巴布亞新幾內亞環境管理局卻表示,該機構發現當地的重金屬污染在可接受的水平內。
“他們沒有考慮過我們的生活”
路透社報道說,拉姆鎳礦中國經營者的發言人證實接到關閉命令,並表示該公司正在考慮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問題。
拉姆鎳礦此前已為有毒泥漿泄漏事故致歉,但否認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雖然當地村民對拉姆鎳礦關閉感到高興,但他們告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太平洋之聲》(Pacific Beat)節目,他們認為這還不夠,並呼籲巴布亞新幾內亞政府對該企業施以重罰。
路易斯·梅丁(Louis Medaing)生活的村子鄰近出事的鎳加工廠。他表示,那個工廠應該在泄漏事件發生後就關閉,村子中的一些人認為泄漏事件和村民的健康問題及魚類死亡有關。
Villagers along Raicoast, Madang #PNG woke up this morning & found dead fish including #Tuna washed ashore. Mine waste from Chinese Mine #MCC was spilled into sea 2wks ago. @PNGCEPA #PNG pic.twitter.com/ogdYWlzmKg
— Quinton Alomp (@quintonalomp) September 17, 2019
在價值20億澳元的拉姆鎳鈷礦業公司涉及的一系列糾紛中,這是最近的一起。這家企業於2012年開業,是中國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首個資源項目。
當地人曾就該企業的污染問題訴諸法庭,阻止涉事鎳礦通過深海管道向海洋中排放礦泥。但在2010年,他們輸了官司。
該案的原告決定解僱委託律師,放棄訴訟。巴新國家法院法官大衛·坎寧斯(David Cannings)表示,這一決定“在某種程度上很可疑。”
他說“正常思維的人”會質疑原告是否受到恐嚇、威脅或報復。
這起泥漿泄露事故前,該企業的本地員工與中國工人之間也發生過衝突,還出現過破壞企業設施的行為。2016年,一起工地意外死亡事件導致鎳礦暫時關閉。
新聞來源:ABC中文
轉載聲明:本文為轉載發布,僅代表原作者或平台態度,不代表我方觀點。希望之聲澳洲生活台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文章或有適當刪改。對轉載有異議和要求刪稿的原著方,可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