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資金困難、對易燃包層和建築缺陷的擔憂,以及消費者對新公寓需求的減弱,2019財年住宅開發用地的銷售額暴跌38%,至51億元,而2018財年為82.5億元。
根據萊坊(Knight Frank)最新的《澳大利亞住宅開發評估報告》,高層開發用地銷售額的銳減,大悉尼區首當其衝–適合高密度項目開發用地的銷售額(25套或以上公寓,4層以上)攔腰砍了一半,至19.7億元。
在維州,高層住宅開發項目的銷售額下降了21%,至19億元。同時,其它州的高層開發用地銷售額均有所下降,但規模很小的南澳市場除外—該市場的銷售額與全國趨勢相反,高層開發用地的銷售額增長了4倍,至7800萬元。
推動全澳下跌38%的原因是海外投資者需求下降,尤其是在悉尼,海外投資者佔總銷售額的11%。在整個悉尼,每套公寓的平均地價下跌12%,至18.4萬元,這一比例是墨爾本的兩倍多。
報告涵蓋的12個月期間,原因包括悉尼Opal和Mascot Towers因缺陷問題被疏散、全國範圍內愈見嚴重的易燃包層危機,以及大型銀行對向開發商放貸缺乏興趣。
萊坊住宅研究主管西謝爾斯基(Michelle Ciesielski)表示,在2019年的大部分時間裡,用於住宅開發的土地都受到了其它資產類別需求增加的挑戰,這些資產類別包括寫字樓、酒店、學生公寓和養老機構,這為一些土地儲備過剩的開發商提供了喘息之機。
但隨着新開工項目的減少,西謝爾斯基呼應了儲行有關住房供應日益不足的警告,她指出,未來3年新建公寓項目的“大幅”縮減可能無法支持澳大利亞主要城市的人口增長預期。
她說,“針對購房者的嚴格貸款標準現在已經放寬,但對許多本地和海外開發商來說,獲得傳統融資仍然很困難,這導致許多項目被擱置。”
與悉尼形成對比的是,墨爾本對高密度地塊的需求更為強勁,銷售額增長1.6%,至13.7億元,這得益於海外開發商和投資者的需求有所上升,他們佔到了總銷售額的42%。
在大布里斯班,高密度公寓用地的交易量增長了36.2%,達到3.343億元,其中18%的銷售流向了海外買家。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黃金海岸的高層住宅用地銷售暴跌81%。在黃金海岸,已倒閉的Ralan集團的高層項目沒有繼續進行。
萊坊駐昆州的投資銷售主管桑德斯特姆(Christian Sandstrom)表示,與機構開發商相比,近期布里斯班開發項目的銷售情況顯示,大型開發項目的競爭加劇,主要來自資金充裕的私人集團。
他說:“特別是,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和中國/香港等主要亞洲市場的海外買家重新出現,他們尋找優質機會,主要瞄準品質較高的投資者和自住產品。”
雖然適合排屋的中密度地塊(在換小房者中很受歡迎)僅佔全國總銷售額的6%,但整體地塊銷售額卻相當可觀–業主們要麼合併土地所有權形成一個超級地塊,要麼同意將整棟樓集體出售。按價值計算,此類交易占所有交易的20%以上。
文章來源:Oz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