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之聲澳洲生活台2021年06月04日訊】(本台記者宇欣綜合報道)
去年4月澳洲率先呼籲調查新冠病毒起源矛頭直指中共,同時澳洲也是最早全面排除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的五眼聯盟國家,此後澳中關係急劇下降。中方自從去年5月起就針對大麥、羊肉、牛肉,煤炭、龍蝦和木材等澳洲商品祭出不同關稅制裁與進口禁令,隨後更是宣布對澳洲葡萄酒課徵高達212%的關稅。曾經的澳洲龍蝦90%以上是出口到中國的,中共的禁令對價值數億的澳洲龍蝦出口產生巨大影響。
然而,近期貿易專家說,澳洲龍蝦養殖漁民向中國出售了價值數百萬澳元的龍蝦。因中共貿易報復被拒之門外的澳洲龍蝦似乎正在通過非官方的「灰色渠道」在中國走俏。
所謂的「灰色渠道」是指通過間接渠道分銷貨物。與涉及賄賂或虛假申報等違法問題的“黑色貿易”不同,這種技術性貿易規避的做法雖然“在國際貿易法下被人詬病”但是並不違法 。
代表澳洲西澳最大龍蝦漁業的機構——西澳岩石龍蝦理事會(Western Rock Lobster Council)發布的數據顯示,西澳對香港的淡水龍蝦出口量從去年10月的微不足道的水平,急劇上升到3月的三百多噸。昆士蘭大學農業和食品科學學院的高級研究員沃爾頓(Scott Waldron)博士表示,香港消費需求的增加是有限的,而香港被作為一個中轉港口將澳洲龍蝦轉入中國大陸,是對這一現象更合理的解釋。
雖然自2015年引入澳中自由貿易協定以來,部分商品已經降至零關稅,灰色貿易已變得不那麼普遍,但許多其它商品、包括龍蝦,過去都是通過非官方渠道銷往中國——世界上最大的市場。隨着澳中關係的緊張,沃爾頓博士認為,商品的灰色交易也有可能增加。
珀斯美亞中心貿易專家威爾遜(Jeffrey Wilson)說,當出口商試圖避免「政府強加的貿易壁壘」時,他們通常會嘗試灰色貿易。威爾遜表示,灰色貿易渠道往往是出口商能夠「在制裁期間保持與中國夥伴聯繫的唯一途徑」。比如,把它出口到第三國,重新包裝並獲得新的原產地證書,然後銷往所需的市場。
由此看來,澳洲民眾曾經因龍蝦出口受阻而實現“龍蝦自由”甚至出現超市龍蝦限購的局勢在悄然發生變化了。
責任編輯:威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