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澳首府珀斯夜色中的伊丽莎白码头大桥。这座110米长的人行大桥横跨码头水湾相连天鹅河的入口水面,桥面5米宽,有自行车道和行人跑道。整个大桥呈S形状,在弧度最大的两处桥段,各向半空中伸起弓形的巨大钢臂,用钢丝把下面对应的桥面吊住。(周鑫/大纪元)
西澳省府珀斯市新建于钟楼(Swan Bell Tower)旁边的伊丽莎白码头(Elizabeth Quay),前期工程已经完成,1月底开始对外开放。这个将天鹅河(Swan River)水引入珀斯市区的水湾及其周边的独特建筑群,将成为珀斯市新的地标景点和娱乐中心,吸引人们前往游览、摄影和自拍留念。
伊丽莎白码头所在地—在英国人来到西澳之前—原本就是天鹅河的一段水域,后来被英国殖民者填平,开垦成绿草茜茜的滨河保留地(Esplanade Reserve)。130多年之后,西澳巴内特政府在各种反对声浪声中,决定将它重新挖开,建成为集旅游、娱乐、商业及住宅为一体的新市区。历时4年耗资4.4亿澳元,伊丽莎白码头在今年1月2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的伊丽莎白码头主要是水湾及周围的公共领域,包括伊丽莎白码头大桥、中心岛、儿童游乐园、必和必拓喷水广场(BHP Billiton Water Park)及一些公共艺术雕像,如29米高的斯班达(Spanda)、5米高的第一次接触(First Contact)、西澳著名的女权活动家瑞斯贝斯(Bessie Rischbieth,1874-1967)雕像以及带有20万学生签名的耳机造型雕塑等。
伊丽莎白码头大桥是码头最显眼的地标性建筑物,这座110米长的人行大桥横跨码头水湾相连天鹅河的入口水面,连接码头西部的长廊和东部的中心岛。桥面5米宽,有自行车道和行人跑道。整个大桥呈S形状,在弧度最大的两处桥段,各向半空中伸起弓形的巨大钢臂,用钢丝把下面对应的桥面吊住。因此入口水面上只有支撑2个钢臂的3个桥墩,方便渡船进出码头。伊丽莎白码头大桥被西澳政府描述为“珀斯天际线上增加的一个独特景观”,以及“一个独特的特色建筑”。
大桥西部桥头是座5米高的铝制雕像,一只直立在船上振翅欲飞的巨大海鸟,夸张的海鸟比船体还大。这个名为“第一次接触(First Contact)”的雕像由著名的原住民艺术家南普(Laurel Nannup)设计,讲述的是原住民首次看到英国殖民者驾船驶入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据悉,英国殖民者驾船登陆西澳海岸时,原住民相信这些船只带着他们远古的祖先从海上回来了。
大桥东部相连的是一个人造小岛,上面有儿童游乐园。小岛面向水湾的那面,临水站立着西澳著名的女权活动家瑞斯贝斯撑著小阳伞的雕像。
天鹅河水进入码头水湾后,容易形成死水,从而滞留垃圾和漂浮在水面的其它物品。西澳大学水力研究中心负责人伊姆布格教授(Jorg Imberger)曾极力反对伊丽莎白码头。他表示,新建码头将是整个天鹅河流系统中最容易滞留垃圾的地方。他的模拟结果表明,垃圾和其它废弃物在此水湾将呆上长达一年。但西澳规划厅厅长戴伊(John Day)表示,水湾将会被装设一个促进水流动的系统,而且政府将会监控水质。
据伊丽莎白码头项目经理米克尔(Richard Mickle)介绍,水湾的水下安装了一个巨大的机房驱动8万升水不断的循环,水下还有277个喷水柱,以及喷雾器、灯具等。节庆日这里表演音乐喷泉,将是个壮观的景象。这样的设计能否带走水湾内的残留物,将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水湾周围将来是商店、咖啡店、餐厅和其它娱乐场所,但目前大部分都还没有建好。码头东北角上的“粉钻亭”还在开工之中,“粉钻亭”外形像一颗钻石,其设计灵感来自于西澳金伯利区出产的世界著名的阿盖尔粉红钻石。西北角上的必和必拓喷水广场已经建成,在1月29日的码头开幕式上还向外开放。但在随后的3周内,该广场喷泉水质被检查出有健康隐患而遭两度关闭,截至发稿时,仍未恢复运作。
水湾周围最引入注目的公共艺术是斯班达(Spanda)雕塑,高达8层楼,你没法不会注意到它,也吸引人们在此自拍留影。斯班达雕塑是一组朝向天空扩大的圆环,最里层最小的圆环也高过人。6道圆环象征着水的涟漪荡漾开来一样,一环接一环地向天空逐渐扩大。雕塑作者,西澳艺术家德维耶特里(Christian de Vietri)表示,这也象征着大地、天空和河流之间的连结。斯班达来自梵语,意思是“宇宙初始的微动”。
伊丽莎白码头的后续工程主要包括价值近4亿澳元的两栋豪华公寓大楼、通向国王公园的缆车和一个全国性的原住民文化艺术中心。伊丽莎白码头项目在西澳是个民意避雷针,它既被作为巴内特政府大胆决策发展珀斯的明证,又被当成政府胡乱花钱的罪证。
(来源:大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