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遭遊客刻字留名。(網絡圖片)
據法廣11日報道,中國遊客近年來遍及世界,中國國內旅遊也很火熱,但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也名傳海內外。“十一”旅遊黃金周剛剛結束,遊客的不文明行為就再次引發了熱議,網友及媒體普遍認為,建立黑名單對旅遊破壞性行為根本沒有震懾作用,遊客依然我行我素。
報道援引《紐約時報》的消息稱,“十一”長假中,中國遊客的許多不文明現象再被曝光:在長城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在黃河邊野餐的數百人把垃圾留在了岸邊……
報道說,人們同時質疑,官方去年設立了“遊客黑名單”,為什麼點名批評沒起多大作用?
事實上,2015年5月,中國政府宣布設立遊客黑名單,其主要目的是抵消一系列不良事件所造成的影響,包括遊客在泰國自助餐廳搶大蝦、向一名空姐潑熱水、在埃及的古迹上刻字、讓孩子在公共場所大小便、在飛機上打開緊急出口以“呼吸新鮮空氣”等備受指責的行為。
報道稱,中共官媒表示,有類似上述不良行為的人可能會被列入這個黑名單,而上了黑名單後,信息將保存三年,期間旅遊公司、航空公司、工作單位及警方都可以查到他們的名字,並有可能被禁止參加旅遊團,也可能被禁止乘坐飛機或進入景區。
報道稱,總地來看,黑名單的效果並不如意。另外,在中共國家旅遊局的網站,找不到這份名單,而據《深圳都市報》報道,名單上只有24個人。
黑名單不能起到震懾作用引起廣泛批評。上周,在長城遭到亂刻、黃河被扔垃圾等事件爆出後,中共官媒也對黑名單的有效性提出了質疑,發文表示,遊客黑名單成了“紙老虎”。
(來源: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