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引发口罩荒,N95口罩核心技术发明人蔡秉燚持续研究口罩消毒后再使用方法。他表示,自己会选择救1亿人生命,不会选择要1亿美元。
中央社22日报道,发明N95口罩核心技术的蔡秉燚,68岁退而不休,持续研究口罩消毒后再使用的方法。
台北科技大学22日新闻指出,武汉肺炎疫情延烧,北科大校友、N95口罩核心技术发明人蔡秉燚也成为媒体焦点,他拥有多项专利技转,包括口罩、手术衣等,造福逾10亿人的健康。
蔡秉燚出身台中清水农家,为了学一技之长,选读台北工专(北科大前身)纤维工程科化纤组,毕业后先到纺织工业研究中心(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前身)任职,再到染整厂工作。
蔡秉燚表示,当时台湾的机械、技术来自欧美日,只做制造,不知原理,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因此决定赴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攻读硕博士学位。
读书用功的蔡秉燚,广泛涉猎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就读博士班时更狂修500学分,相当于念6个博士学位,他也因此能跨界整合流体力学、电学、材料学等不同知识,并运用电脑程式,快速算出研究假设的实验结果。
研究所毕业后,蔡秉燚进入美国田纳西大学担任研究学者,领导团队在1992年开发N95口罩的两大技术。深知研发没有止境的他,2018年更发明水力摩擦加电的新技术,将过滤材料效能加倍,原本N95标准要用两层材料,新技术只要一层且透气效果更好。
N95口罩的两大技术。深知研发没有止境的他,2018年更发明水力摩擦加电的新技术,将过滤材料效能加倍,原本N95标准要用两层材料,新技术只要一层且透气效果更好。
眼看疫情延烧全球,引发口罩荒,退而不休的蔡秉燚也热心发表文章,探讨有哪些方法可让口罩消毒后重复使用,不让功能失效。文章一出,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史丹佛大学等名校都来交流。
朋友打趣问起,现在做这样的事情,应该拿多少酬劳,蔡秉燚则说,这些工作他不拿酬劳,“如果可以选择,我会选择去救1亿人的生命,不会选择拿1亿美金”。为人类谋福祉,是他坚持研发不懈的核心信念。
N95口罩里的N代表not resistant to oil,也就是不防油,但是在过滤效果极佳,95就是至少能过滤掉95%的流感病毒、灰尘、花粉、雾霾、以及烟尘等微小颗粒物;为何可以过滤掉病毒细菌与粉尘,答案在于口罩中间层的静电熔喷布。
熔喷布在生产过程可以将纤维变得细微,纤维中产生孔洞就能捕捉粉尘与颗粒物等,同时透过驻极方式,将静电附着在布料上,当病毒细菌经由表层穿透到中间层时,静电就会吸附着所有病毒细菌,这也是为何熔喷布被誉为“口罩之心”的原因。
30年前开发过程,蔡秉燚与研发团队投入许多心力。
蔡秉燚在材料方面涉猎广泛,他既研究熔喷不织布工艺,又解决驻极处理问题。在熔喷不织布方面,他不断尝试优化熔喷工艺,推动其发展,时至如今,人们可以直接利用一套成熟的方法,在高压、高热空气下将聚合物牵伸成超细纤维。
在驻极处理技术方面,他利用电场使中性的空气发生电离,产生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和电子,然后通过电场和感应使不织布纤维带上电。经过这种驻极处理的纤维便可以吸附各种企图穿过口罩的微小物体。
蔡秉燚在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主校区)材料科学系工作长达35年,日前已从学校退休,副校长玛哈.克里希那穆提(Maha Krishnamurthy)曾这样评价蔡秉燚,“他证明了我们学校的研究人员是怎样建立并保持科研与产业间联系的,是怎样将创新产品推向市场并产生巨大影响的。我们感谢他对研究的奉献,以及对研究成果产业化的热情和动力”。
曾经有人估计蔡秉燚的研发技术,保护和改善超过10亿人的健康。
来源:看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