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之聲2022年12月4日】(希望之聲記者李婉婷報導)近三年來,中共的“清零”政策的賬單不斷加碼,同時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上周末爆發的中國各地的抗議活動表明,中共的清零政策已經到了天怒人怨的程度。而另一個大背景則是中共各地方政府,對於大規模核酸測試和執行檢疫的巨額費用,已經無法支付,可能導致核酸檢測被迫砍掉或相應減少。
綜合媒體報導,在過去三年,地方政府承擔了中共病毒大流行病控制方面的支出,需要支付大規模的核酸測試、強制隔離和其它服務,而財政收入又處於停滯狀態。
對此,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的助理喬治·馬格納斯(George Magnus)告訴CNN財經頻道,如果封鎖和大規模核酸測試持續下去,中國的“金融穩定風險將會增加”。他說“地方政府正面臨著維持清零的巨大壓力,我們已從幾個實體的債務可持續性和公共服務被縮減、地方資產或服務被出售等情況中看到這一點”。此外,CNN Business根據中共財政部的數據計算,2022年前10個月,中國的廣義財政赤字(合併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赤字)達到6.66萬億元人民幣(9440億美元),比一年前增加了近兩倍。
另外,核酸測試的費用巨大。官方數據顯示,在2022年的前十個月,與疫情相關的醫療支出猛增13%,達到1.75萬億元人民幣,是所有類型的政府支出中激增最多的。實際數字可能要高得多。來自東吳證券的分析師估計,僅在4月至6月全國就進行了108億次核酸檢測,如果中國大中城市的5億人每兩天進行一次檢測,那麼檢測成本可能高達2,400億美元。
今年5月,中央政府告訴地方政府,他們必須承擔所在地區的定期核酸檢測費用。牛津大學的馬格納斯表示,由於資金緊張,全國許多城市,包括四川和甘肅的城市,已經要求居民自付檢測費用。根據金融信息服務機構“中國金融在線”彙編的數據,今年前九個月,中國最大的上市核酸檢測供應商中有15家報告了合計440億元人民幣(61.5億美元)的應收賬款或未付賬單,比一年前增長了71%。本月早些時候,河南省的一家中共病毒(Covid)檢測實驗室表示,它不得不停止檢測,因為當地政府自2021年1月以來沒有支付賬單。
對此,華盛頓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的高級研究員克雷格·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說,雖然與“清零”有關的巨額支出在財政上入不敷出,但只要抗議活動是孤立和零星的,清零政策就可能繼續下去。但是另外一方面,因治理中共病毒疫情失敗的官員會受到上級懲罰,這就造成了中央的政策變調與當地實際情況之間的脫節。同時,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則指出:“中共政治是第一位的,地方政府必須為清零找到錢,否則他們就會被下課。”
責任編輯:張莉莉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