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之声2023年6月10日】(本台记者郑欣综合报导)
反送中4周年 香港有哪些不再一样
四年前的今天(6月9日),103万香港人响应民阵号召走上街头,抗议港府推动《逃犯条例》修订草案。然而,港府当晚11时7分发稿,表明拒撤条例修订,将于6月12日在立法会恢复二读辩论。声势浩大的反送中运动浪潮从此拉开序幕,香港政局也随之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4年动荡之后,现今的香港究竟有哪些与以往不同?
本文综合自由亚洲及BBC中文报导,从政治生态、教育、新闻自由及移民潮等方面,回顾香港发生的重大的改变。
其一,逾万名抗议者被捕,近4年后,仍有近7千名被捕者前景未明。
据港警向自由亚洲披露的数字,由2019年6月9日至2022年12月31日,警方于各区示威活动中共拘捕10,279人,年龄介乎11岁至87岁。1,754名被捕人年龄为18岁以下,涉及罪名包括参与暴动、非法集结、刑事毁坏、袭警、阻碍警务人员执行职务、藏有攻击性武器等,当中520人已被检控。
截至2022年12月31日,2,928人已经或正在司法程序处理的人士当中,其中1,789人须承担法律后果、57人获撤销控罪、387人审讯后无罪释放,其余人士的司法程序仍在进行中。另外,有25人经警司警诫后被释放。
对于被捕而未被检控的近7千人,警方回应称,会审视这些案件的证据,考虑多项因素,包括案件的严重性,有需要时会征询律政司意见,决定处理案件的方式。
其二,官方操控政治叙事,表忠文化盛行。
《国安法》生效以来,港府官方宣传称,已为香港「拨乱反正」,选举制度也「完善」并落实「爱国者治港」,香港已经进入「由乱及治,由治及兴」的新阶段。近期港府更启动「你好香港」、「开心香港」等一系列活动,积极对外「说好香港故事」。
已移居英国的学者钟剑华对BBC表示,这些政治语言是威权政府惯用的文字魔杖,目的是通过语言驯化人民服从于极权统治,并利用语言手法操控叙事,为政治事件定调。
另外,港府在「反送中」运动后,要求公务员宣誓拥护《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区,甚至在《公务员守则》删除「政治中立」,公务员也被要求完成更多「政治任务」。官场表忠文化日渐形成,和中国大陆越来越接近。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教授陈家洛表示,2019年后香港「二次回归」,「政权不在乎你是否真心,只在乎你是否顺从和配合」。新的政治生态下,「大家都要很造作,斗红、斗左、斗烂」,你要在社会向上爬就必须表现忠诚。」
有中层公务员透露,2019年后愿意表忠的人上位得很快,但强调并非所有公务员都要争上位,更多人是安分守己、默默耕耘。虽然「不知道可以坚持多久,但至少要心安理得,不要太恶心。」
其三,选举制度被大幅改变,民主派几近「绝迹」
2021年,北京「完善」选举制度,香港立法会90个议席中,89席均由建制派当选,仅社会福利界功能界别议席,由自称「非建制派」的新思维主席狄志远当选,立法会由建制派近乎「清一色」包揽。
另外,在2019年区议会选举中赢得86%直选议席的民主派,因港府在2021年5月通过《公职修订条例》,要求现任区议员宣誓「拥护《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区」,相继辞职、拒绝宣誓后被褫夺议席,或在宣誓后被裁定宣誓无效,造成近70%议席悬空。
今年5月,港府宣布再整顿区议会,2023年新一届区议会将有470名议员,除27名当选议员获得保留,余下4成由特首委任,4成由「地区委员会界别选举」产生,只剩2成由地方选举产生。民选议席由452个大减至88个。
李家超称,有区议员危害国家安全,「鼓吹『港独』,反对《港区国安法》」,要确保区议会「去政治化」。
2019年「反送中」运动期间大量教师被「笃灰」(举报),「白色恐怖」持续至今。2020年政府一声令下宣布改革课程,变为以国情教育主导,同时根据《港版国安法》要求在中小学推行「国安教育」,政治审查深入中小学校。
然而,当局从来没有公布禁书清单,也没有明文规定什么不能讲,只会出一些课程目标和指引,要教师自己猜测什么不能讲。教育界面对模糊不清的标凖感到不安, 不得不自我设限,什么都避讳。
陈家洛教授对BBC中文表示,现今的香港,「根本不用官方出手,民众内心那条线已经比官方画的虚线更低。」
由下而上的严重自我审查亦波及学生。有教师透露,2019年还可以在课堂上讨论示威的好处和坏处,很理性地思辨。但目前,「就算老师想展开讨论学生也不太想参与,学术气氛非常差。政府的『再教育』很成功,大家都不会畅所欲言表达自己。」
其五,传媒作为第四权、公众监督机构的角色已大幅削弱。
2019年后,《苹果日报》、《立场新闻》、《众新闻》等多间传媒机构被迫停运,大批新闻工作者被控煽动。据无国界记者的年度新闻自由指数,香港从2019年的第73位,急跌至2023年的第140位。
有形的打压伴随无形的改造。香港电台、有线新闻、Now新闻相继人事大地震,空降没有广播经验的政务官和亲中人士任高层,在很多新闻的处理上闹出争议。传媒专业水平的下降,其直接效果就是官方话语权增强,开始垄断整个论述。
其六,移民潮爆发,英、加、台成最热门移居地
社会形态的彻底改变,以及2020年《港区国安法》实施后多国向港人提供方便移民政策,导致香港再次爆发移民潮。
据自由亚洲统计, 2019年后,英国、加拿大、台湾3个港人热门移民地共向港人批出约23.7万张签证。
其中,为港人提供移民英国的「救生艇」BNO签证计划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自计划推出至今年3月底为止,一共有13.9万人于英国境外成功申请BNO签证,并已有11.35万人抵达英国,而在英国境内获批的申请则有2.7万多份。即至3月底,有近16.6万港人BNO签证获批。
台湾方面,由2019年至今年4月30日,共有逾3.8万港人居台;6404人定居台湾。
另外,加拿大政府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1月已批出1,700个永久居留权、逾3.3万个留学签证及「开放式工作签证」予申请人士。
时事评论员程翔对自由亚洲表示,2019年反送中运动以来,香港各方面严重倒退,而在《国安法》下,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被消失,一个本来自由的社会,在很短时间内,被中共改造成一个极权的社会。
程翔指,虽然现实环境恶劣,前景不乐观,但香港人不用灰心,在政治低潮时,一定要保存身心的健康,积累力量。他表示,相信任何单靠控制人民思想的政权都不能够长治,港人要树立「长远必胜」的信心,无论是在地或海外的香港人,都要保持团结,一起保存香港的文化。
程翔还提醒,香港今天的悲剧是很深刻的教训,随时发生在台湾、西方、东南亚各地,全世界的人,都要警惕中共对他们国家进行相类似的渗透。
反送中青少年遭洗脑 在囚者须「去激进化」
「反送中」运动4周年之际,美媒披露运动中被捕的青少年在狱中要接受一项「去激进化」的计划,当局的目标是要遏制他们的政治理想,甚至看不到在香港的未来。
美国《华盛顿邮报》8日刊出专题报道,指这项「去激进化」计划呼应新疆再教育维吾尔族穆斯林,只是规模上不如新疆。
报道引述惩教署表示,截至4月30日,已有871名少年犯参加该计划,其中约七成因与2019年反送中运动被起诉,有部份年仅14岁。
报道指,这班青少年每天都要练习中共军人的「鹅式步操」;另外还包括「亲中共的宣传讲座」、「心理辅导」,要被拘留者承认持有极端观点,同时亦对这些青少年犯进行密切监视和惩罚,包括单独监禁。
一名前囚犯Leo在受访时形容,「这是一天24小时都在进行的洗脑」,「真正慢慢削弱你战斗意志的,是每天在监狱里的生活⋯⋯(被)针对、被压迫、被灭声」。
报道引述一位前惩教署职员的说法,指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在囚犯群中制造一种无望感,使抗争者不敢参加社会运动,甚至看不到在香港的未来,以确保他们在刑期结束后继续从事政治活动的意愿越来越少,反而想办法离开香港。
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名誉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认为,香港的策略「都是直接借鉴共产党在其它地方的做法」,而这些方法在1950年代初期后的大陆,已经被多次运用、实行、加剧和创造(used and practiced, sharpened and created)。
惩教署署长黄国兴在回应《华盛顿邮报》查询时,则称该计划并无「洗脑元素」。
翻查资料,惩教署在2022年4月书面回复立法会议员提问的文件中,提出教署推出「沿途有『理』」计划,「协助」在囚人士「摆脱激进思想及行为」,配对合适的更生项目,「按部就班地去除其激进思维」。又称截至同年2月28日,「约有250名在囚人士曾自愿参与『去激化』更生项目。
去年12月7日,保安局局长邓炳强回应立法会议员问询数字更新时,指至2022年10月底,共有677人参与此活动,惟不再使用「自愿」字眼。
海外港人纪念6.12 吁全球播放《愿荣光》
4年前的6月12日,4万港人包围立法会大楼,迫使港府原定举行的《逃犯条例》修订草案二读延期。期间,抗议民众惨遭警方以催泪弹及橡胶子弹等武力镇压,触发其后200万人上街及持续的抗议浪潮。反送中运动4周年到来之际,英澳台日本等国家的港人组织将在周末主办不同形式活动,纪念6.12抗争,守护初心。
据棱角报导,本周末,包括碧仙桃、伯明翰、诺定咸、侨福(6月10日)以及伦敦、雷丁、雪埠、修咸顿、雅息特、列斯、格拉斯哥(6月11日)等英国多地均有不同港人组织举办活动,凝聚在英港人,回顾反送中运动,悼念牺牲者,继续对抗极权。
在澳洲,澳港联、澳洲维港、Adelaide Stand with Hong Kong、HKIA Brisbane、澳洲首都香港协会及HK Revolution Power等6个港人组织,在阿德莱德、布里斯本、坎培拉、黄金海岸、墨尔本和雪梨等6个城市,分别由6月9日至6月12日举行集会、默站、街站、放映会及展览等活动。
台湾方面,香港边城青年与多个组织于周六(10日)在台湾大学正门广场,举行「逆风而行 再见香港—— 2023 台港游行」为题的大型游行及集会。
另外,在日本,Lady Liberty Hong Kong、Stand With Hong Kong@JP等5个港人组织6月11日将在东京涉谷神宫通公园举行集会。
与此同时,因应港府近日申请法庭禁制令,要求禁止传播反送中歌曲《愿荣光归香港》,全球多地港人呼吁于6月12日,连续一周接力举行广播《愿荣光归香港》活动,捍卫言论自由。
行动发起者9日发表声明指,散布于法国、德国、荷兰、波兰、立陶宛、捷克、瑞典、挪威、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丹麦、奥地利、澳大利亚及日本等国的港人正在联络当地电台,希望能在全球的大气电波中广播《愿荣光归香港》。
声明形容,《愿荣光归香港》「象征著香港人追求民主自由的愿望和决心」,全球港人都可通过电邮、电话、短讯联络当地电台节目主持人,解释香港言论自由受摧毁的现况,并争取在节目中播放《愿荣光归香港》。广播机构亦可在6月12日「反送中」四周年的一星期的节目中播放这首歌曲。个人则可以收听、分享这场广播,加入全球运动。
声明谴责港府以国家安全为名申请禁令,明显违反国际人权法对言论自由的保护。指一首歌曲不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以国安为名打压追求民主的行为,实为对基本人权的侮辱。
香港律政司近日(5日)入禀高等法院申请禁制令,禁止公众人士在网上或任何平台传播《愿荣光归香港》。
不料消息传出后,此曲在网络爆红, iTunes、Google、YouTube等网上平台下载及搜寻人数都急剧上升。
外界分析指,港府强硬做法适得其反,加之缺域外执法权,禁令实际效用亦成疑。
责任编辑: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