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之聲2023年6月10日】(本台記者鄭欣綜合報導)
反送中4周年 香港有哪些不再一樣
四年前的今天(6月9日),103萬香港人響應民陣號召走上街頭,抗議港府推動《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然而,港府當晚11時7分發稿,表明拒撤條例修訂,將於6月12日在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聲勢浩大的反送中運動浪潮從此拉開序幕,香港政局也隨之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歷4年動蕩之後,現今的香港究竟有哪些與以往不同?
本文綜合自由亞洲及BBC中文報導,從政治生態、教育、新聞自由及移民潮等方面,回顧香港發生的重大的改變。
其一,逾萬名抗議者被捕,近4年後,仍有近7千名被捕者前景未明。
據港警向自由亞洲披露的數字,由2019年6月9日至2022年12月31日,警方於各區示威活動中共拘捕10,279人,年齡介乎11歲至87歲。1,754名被捕人年齡為18歲以下,涉及罪名包括參與暴動、非法集結、刑事毀壞、襲警、阻礙警務人員執行職務、藏有攻擊性武器等,當中520人已被檢控。
截至2022年12月31日,2,928人已經或正在司法程序處理的人士當中,其中1,789人須承擔法律後果、57人獲撤銷控罪、387人審訊後無罪釋放,其餘人士的司法程序仍在進行中。另外,有25人經警司警誡後被釋放。
對於被捕而未被檢控的近7千人,警方回應稱,會審視這些案件的證據,考慮多項因素,包括案件的嚴重性,有需要時會徵詢律政司意見,決定處理案件的方式。
其二,官方操控政治敘事,表忠文化盛行。
《國安法》生效以來,港府官方宣傳稱,已為香港「撥亂反正」,選舉制度也「完善」並落實「愛國者治港」,香港已經進入「由亂及治,由治及興」的新階段。近期港府更啟動「你好香港」、「開心香港」等一系列活動,積極對外「說好香港故事」。
已移居英國的學者鍾劍華對BBC表示,這些政治語言是威權政府慣用的文字魔杖,目的是通過語言馴化人民服從於極權統治,並利用語言手法操控敘事,為政治事件定調。
另外,港府在「反送中」運動後,要求公務員宣誓擁護《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區,甚至在《公務員守則》刪除「政治中立」,公務員也被要求完成更多「政治任務」。官場表忠文化日漸形成,和中國大陸越來越接近。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教授陳家洛表示,2019年後香港「二次回歸」,「政權不在乎你是否真心,只在乎你是否順從和配合」。新的政治生態下,「大家都要很造作,斗紅、斗左、斗爛」,你要在社會向上爬就必須表現忠誠。」
有中層公務員透露,2019年後願意表忠的人上位得很快,但強調並非所有公務員都要爭上位,更多人是安分守己、默默耕耘。雖然「不知道可以堅持多久,但至少要心安理得,不要太噁心。」
其三,選舉制度被大幅改變,民主派幾近「絕跡」
2021年,北京「完善」選舉制度,香港立法會90個議席中,89席均由建制派當選,僅社會福利界功能界別議席,由自稱「非建制派」的新思維主席狄志遠當選,立法會由建制派近乎「清一色」包攬。
另外,在2019年區議會選舉中贏得86%直選議席的民主派,因港府在2021年5月通過《公職修訂條例》,要求現任區議員宣誓「擁護《基本法》、效忠香港特區」,相繼辭職、拒絕宣誓後被褫奪議席,或在宣誓後被裁定宣誓無效,造成近70%議席懸空。
今年5月,港府宣布再整頓區議會,2023年新一屆區議會將有470名議員,除27名當選議員獲得保留,餘下4成由特首委任,4成由「地區委員會界別選舉」產生,只剩2成由地方選舉產生。民選議席由452個大減至88個。
李家超稱,有區議員危害國家安全,「鼓吹『港獨』,反對《港區國安法》」,要確保區議會「去政治化」。
2019年「反送中」運動期間大量教師被「篤灰」(舉報),「白色恐怖」持續至今。2020年政府一聲令下宣布改革課程,變為以國情教育主導,同時根據《港版國安法》要求在中小學推行「國安教育」,政治審查深入中小學校。
然而,當局從來沒有公布禁書清單,也沒有明文規定什麼不能講,只會出一些課程目標和指引,要教師自己猜測什麼不能講。教育界面對模糊不清的標凖感到不安, 不得不自我設限,什麼都避諱。
陳家洛教授對BBC中文表示,現今的香港,「根本不用官方出手,民眾內心那條線已經比官方畫的虛線更低。」
由下而上的嚴重自我審查亦波及學生。有教師透露,2019年還可以在課堂上討論示威的好處和壞處,很理性地思辨。但目前,「就算老師想展開討論學生也不太想參與,學術氣氛非常差。政府的『再教育』很成功,大家都不會暢所欲言表達自己。」
其五,傳媒作為第四權、公眾監督機構的角色已大幅削弱。
2019年後,《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眾新聞》等多間傳媒機構被迫停運,大批新聞工作者被控煽動。據無國界記者的年度新聞自由指數,香港從2019年的第73位,急跌至2023年的第140位。
有形的打壓伴隨無形的改造。香港電台、有線新聞、Now新聞相繼人事大地震,空降沒有廣播經驗的政務官和親中人士任高層,在很多新聞的處理上鬧出爭議。傳媒專業水平的下降,其直接效果就是官方話語權增強,開始壟斷整個論述。
其六,移民潮爆發,英、加、台成最熱門移居地
社會形態的徹底改變,以及2020年《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多國向港人提供方便移民政策,導致香港再次爆發移民潮。
據自由亞洲統計, 2019年後,英國、加拿大、台灣3個港人熱門移民地共向港人批出約23.7萬張簽證。
其中,為港人提供移民英國的「救生艇」BNO簽證計劃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自計劃推出至今年3月底為止,一共有13.9萬人於英國境外成功申請BNO簽證,並已有11.35萬人抵達英國,而在英國境內獲批的申請則有2.7萬多份。即至3月底,有近16.6萬港人BNO簽證獲批。
台灣方面,由2019年至今年4月30日,共有逾3.8萬港人居台;6404人定居台灣。
另外,加拿大政府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1月已批出1,700個永久居留權、逾3.3萬個留學簽證及「開放式工作簽證」予申請人士。
時事評論員程翔對自由亞洲表示,2019年反送中運動以來,香港各方面嚴重倒退,而在《國安法》下,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被消失,一個本來自由的社會,在很短時間內,被中共改造成一個極權的社會。
程翔指,雖然現實環境惡劣,前景不樂觀,但香港人不用灰心,在政治低潮時,一定要保存身心的健康,積累力量。他表示,相信任何單靠控制人民思想的政權都不能夠長治,港人要樹立「長遠必勝」的信心,無論是在地或海外的香港人,都要保持團結,一起保存香港的文化。
程翔還提醒,香港今天的悲劇是很深刻的教訓,隨時發生在台灣、西方、東南亞各地,全世界的人,都要警惕中共對他們國家進行相類似的滲透。
反送中青少年遭洗腦 在囚者須「去激進化」
「反送中」運動4周年之際,美媒披露運動中被捕的青少年在獄中要接受一項「去激進化」的計劃,當局的目標是要遏制他們的政治理想,甚至看不到在香港的未來。
美國《華盛頓郵報》8日刊出專題報道,指這項「去激進化」計劃呼應新疆再教育維吾爾族穆斯林,只是規模上不如新疆。
報道引述懲教署表示,截至4月30日,已有871名少年犯參加該計劃,其中約七成因與2019年反送中運動被起訴,有部份年僅14歲。
報道指,這班青少年每天都要練習中共軍人的「鵝式步操」;另外還包括「親中共的宣傳講座」、「心理輔導」,要被拘留者承認持有極端觀點,同時亦對這些青少年犯進行密切監視和懲罰,包括單獨監禁。
一名前囚犯Leo在受訪時形容,「這是一天24小時都在進行的洗腦」,「真正慢慢削弱你戰鬥意志的,是每天在監獄裡的生活⋯⋯(被)針對、被壓迫、被滅聲」。
報道引述一位前懲教署職員的說法,指計劃的最終目標是在囚犯群中製造一種無望感,使抗爭者不敢參加社會運動,甚至看不到在香港的未來,以確保他們在刑期結束後繼續從事政治活動的意願越來越少,反而想辦法離開香港。
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研究名譽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認為,香港的策略「都是直接借鑒共產黨在其它地方的做法」,而這些方法在1950年代初期後的大陸,已經被多次運用、實行、加劇和創造(used and practiced, sharpened and created)。
懲教署署長黃國興在回應《華盛頓郵報》查詢時,則稱該計劃並無「洗腦元素」。
翻查資料,懲教署在2022年4月書面回復立法會議員提問的文件中,提出教署推出「沿途有『理』」計劃,「協助」在囚人士「擺脫激進思想及行為」,配對合適的更生項目,「按部就班地去除其激進思維」。又稱截至同年2月28日,「約有250名在囚人士曾自願參與『去激化』更生項目。
去年12月7日,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回應立法會議員問詢數字更新時,指至2022年10月底,共有677人參與此活動,惟不再使用「自願」字眼。
海外港人紀念6.12 吁全球播放《願榮光》
4年前的6月12日,4萬港人包圍立法會大樓,迫使港府原定舉行的《逃犯條例》修訂草案二讀延期。期間,抗議民眾慘遭警方以催淚彈及橡膠子彈等武力鎮壓,觸發其後200萬人上街及持續的抗議浪潮。反送中運動4周年到來之際,英澳台日本等國家的港人組織將在周末主辦不同形式活動,紀念6.12抗爭,守護初心。
據稜角報導,本周末,包括碧仙桃、伯明翰、諾定咸、僑福(6月10日)以及倫敦、雷丁、雪埠、修咸頓、雅息特、列斯、格拉斯哥(6月11日)等英國多地均有不同港人組織舉辦活動,凝聚在英港人,回顧反送中運動,悼念犧牲者,繼續對抗極權。
在澳洲,澳港聯、澳洲維港、Adelaide Stand with Hong Kong、HKIA Brisbane、澳洲首都香港協會及HK Revolution Power等6個港人組織,在阿德萊德、布里斯本、坎培拉、黃金海岸、墨爾本和雪梨等6個城市,分別由6月9日至6月12日舉行集會、默站、街站、放映會及展覽等活動。
台灣方面,香港邊城青年與多個組織於周六(10日)在台灣大學正門廣場,舉行「逆風而行 再見香港—— 2023 台港遊行」為題的大型遊行及集會。
另外,在日本,Lady Liberty Hong Kong、Stand With Hong Kong@JP等5個港人組織6月11日將在東京涉穀神宮通公園舉行集會。
與此同時,因應港府近日申請法庭禁制令,要求禁止傳播反送中歌曲《願榮光歸香港》,全球多地港人呼籲於6月12日,連續一周接力舉行廣播《願榮光歸香港》活動,捍衛言論自由。
行動發起者9日發表聲明指,散佈於法國、德國、荷蘭、波蘭、立陶宛、捷克、瑞典、挪威、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丹麥、奧地利、澳大利亞及日本等國的港人正在聯絡當地電台,希望能在全球的大氣電波中廣播《願榮光歸香港》。
聲明形容,《願榮光歸香港》「象徵著香港人追求民主自由的願望和決心」,全球港人都可通過電郵、電話、短訊聯絡當地電台節目主持人,解釋香港言論自由受摧毀的現況,並爭取在節目中播放《願榮光歸香港》。廣播機構亦可在6月12日「反送中」四周年的一星期的節目中播放這首歌曲。個人則可以收聽、分享這場廣播,加入全球運動。
聲明譴責港府以國家安全為名申請禁令,明顯違反國際人權法對言論自由的保護。指一首歌曲不可能威脅到國家安全,以國安為名打壓追求民主的行為,實為對基本人權的侮辱。
香港律政司近日(5日)入稟高等法院申請禁制令,禁止公眾人士在網上或任何平台傳播《願榮光歸香港》。
不料消息傳出後,此曲在網絡爆紅, iTunes、Google、YouTube等網上平台下載及搜尋人數都急劇上升。
外界分析指,港府強硬做法適得其反,加之缺域外執法權,禁令實際效用亦成疑。
責任編輯: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