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之声2023年6月8日】(本台记者郑欣综合报导)
港府申禁令后「愿荣光」网络爆红
律政司早前向法庭申请禁制令,要求禁止任何人传播《愿荣光归香港》。不料消息传出后,随即触发市民网上购买收藏,导致网上平台iTunes、Google、YouTube下载或搜寻人数急增。
香港iTunes(网上音乐平台商店)7日的音乐排行榜头十位之中,不同版本的《愿荣光归香港》占了头九位,包括原曲、英文版、进行曲及纯音乐等,而第十位是同属反修例抗争歌的《不屈进行曲》。连带香港最受欢迎男团MIRROR成员姜涛的新歌《Dummy》亦被挤出十大,即时由第一位跌至第十一位。
自由亚洲在google trend用关键字《愿荣光归香港》搜寻,发现港府6日11时46分发出新闻稿后,在同日近中午12时,「愿荣光归香港」的搜寻热门程度即已达到高峰,维持至7日的早上7时更达最高峰。而这两天的搜寻「愿荣光归香港」的人数,远超过去一星期。
另外,《愿荣光归香港》在这两天于YouTube搜寻热度都录得相同的升幅。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前助理教授杜耀明对自由亚洲表示,港府当局可能「计错数」,强硬打压反而收到「愈是禁,歌愈红」的反效果。港人用实际行动告诉当局,其实这个做法不会影响到他们,反而令他们更加关注「这首歌是关于什么?为何会被禁?亦令人有动机去研究,这段历史消失了什么。」
《自由时报》引述资深媒体人矢板明夫的看法指,香港当局的做法十分愚蠢。古往今来的独裁政权,既不喜欢人民说话、又不喜欢人民唱歌。因为他们都作贼心虚,心里都充满了恐惧。但是歌曲越被禁止、生命力就会越顽强。
「愿荣光归香港」是反送中运动的代表性歌曲之一。2019年8月问世后,很快热爆,被誉为香港人的「国歌」。
反送中运动后,「愿荣光」被定性为「港独之歌」,引发不少事件包括有年轻人传播此歌在香港被捕。去年开始,港队有份参与的国际运动赛事,屡次发生主办方将「愿荣光归香港」作为「香港国歌」播放,引发港府数次施压Google要求修改「香港国歌」搜寻结果,将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置顶」,但遭到Google拒绝。
律政司6月5日向法庭申请禁制令及临时禁制令,以违反国安法及《国歌条例》为由,禁止任何形式公开播放或展示歌曲「愿荣光」,包括歌曲改编版本及与歌曲相似的任何创作。
根据司法机构网页显示,申请禁制令案件将于下周一(12日)下午进行指示聆讯,预计时间为15分钟。
反送中4周年标志事件回顾
2019年,港府强推《逃犯条例》修订,触发声势浩大的反送中运动。适逢反送中运动4周年之际,BBC中文回顾了这场运动的标志性事件。
6月9日(2019)
民阵举办第3次反送中游行,要求撤回《逃犯条例》修订,有103万人参加,是香港主权交接以来最大规模的游行。当晚11点,香港政府发出新闻稿,宣布《逃犯条例》将如期于6月12日在立法会进行二读辩论。
6月12日(2019)
反送中浪潮持续,4万港人包围立法会大楼,迫使原定举行的二读被延期。期间,警方与示威民众发生冲突,动用催泪弹、布袋弹以及数枚橡皮子弹等致命武器暴力镇压,数十人受伤。
6月16日(2019)
民阵举行第四次游行,有200万人走上街头抗议。
7月1日(2019)
55万民众参加民阵举行的七一大游行,以和平方式表达对港府不满。晚间数十人冲进立法会会议厅并涂鸦。
7月9日(2019)
林郑月娥见记者,承认修例工作完全失败,正式宣布逃犯条例草案已「寿终正寝」(the bill is dead),但拒绝使用「撤回」字眼。
7月21日(2019)
晚上7点,有部分示威者游行到中联办门外。有人向中联办外挂的国徽标志投掷油漆弹。
晚上11点左右,在元朗西铁站大堂发生恐怖袭击平民事件。几百名戴口罩身穿白衫的人,手持长棍,竹枝等武器,袭击参加游行返回元朗的示威者。当晚有约45人被打伤。整个行暴过程历时近2小时,警方到现场却未抓捕白衣人,外界质疑事件涉及「警黑合作」。
8月25日(2019)
警方当晚在警民冲突中开出实弹第一枪。
8月31日(2019)
港人在多地举行自发性活动表达诉求。傍晚,港警及速龙小队以受到攻击为由,冲入港铁太子站内清场,在车厢内无差别殴打市民,有人被打到头破血流,63人被捕。
9月4日(2019)
林郑月娥发表电视公告,宣布正式撤回修例。
10月1日(2019)
港人在各区举行主题为「没有国庆 只有国殇」的大游行。荃湾大河道有示威者被警方实弹击中。
11月12 日(2019)
大批防暴警察攻入中文大学、城市大学、香港大学、理工大学等高校,其中以中大最为惨烈。警方无间断向学生发射催泪弹、布袋弹、橡胶子弹等,水炮车更杀入校园。学生及从四面八方涌向中大声援的市民,掀起一场中大围城保卫战。
11月19日(2019)
反送中运动持续延烧,理工大学成为港警攻击的主要目标。上千名抗争者被围困在理大校园内,与警方冲突数日后,大部分人最终被捕,部分抗争者从理大天桥荡绳而下成功撤离。
11月24日(2019)
区议会选举投票率首度破七成,达71.2%,投票人数达294万,创香港选举史上新高。民主派在选举中大获全胜。在18区共452个直选议席中,民主派一举夺得388席,亲共的建制派只取得59席。
1月20日 (2020)
中共病毒疫情在大陆蔓延,官方公布217名确诊病例。人们担心疫情最终会波及香港。
3月27日(2020)
港府以防疫为由,禁止4人以上聚集。
6月4日(2020)
六四31周年,警方以限聚令为由,首次向支联会发出反对通知书,禁止举办维园烛光悼念晚会。
6月30日(2020)
中共人大表决通过港版国安法。此后,香港在政治选举、公民社会、教育文化与传媒生态等不同层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全球生活费用香港排名第二
全球领先人力资源顾问机构ECA International日前发表最新「生活费用研究」,结果显示香港排名下降一位,为全球生活费用第二高的城市,而纽约则超越香港位居榜首。
研究报告是基于每年3月及9月全球500个地区日常货品及服务调查,包括食品、家庭用品、娱乐用品、休闲服务、烟酒、交通及公共事业费用。
报告指,虽然本港通胀水平处于历史高位,由于纽约物价上升速度高于香港,同时因香港住屋租金持续下跌,令香港排名下跌,结束连续4年位居榜首的纪录。
亚洲方面,新加坡的排名上升八位至第五位,首尔则上升一位至第九位。两地的住屋租金受不同因素影响而飙升,导致排名上升。
大陆方面,由于人民币表现疲弱,以及通胀率较其他地区为低,令大陆城市排名全线下跌。上海和广州仍然为中国大陆的生活费用最高的城市,但两者均跌出全球前10位,排名分别为第13位和第14位。
六四周年民调急煞停 蔡耀昌:记忆不易抹去
六四事件34周年刚过,有30年历史的「六四民意调查报告」,在港府施压下,今年发布前突然被叫停。
香港民意研究所6日公布,原定当日在网上发布的《六四周年调查报告》,因应「相关政府部门经过风险评估后建议」,决定取消发布。而政府和部份官员的最新民望数字仍打算按照计划在6月15日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
根据民研网站,自1993年起,香港民研每年均会进行六四民调,调查的问题包括对北京当局和学生在六四事件中的对错作评分,是否支持平反六四,认为支联会应否解散,相对1989年,中国现在的人权状况好坏与否,以及香港人有无责任推动中国既民主发展等。
最后一次公布「六四民意调查报告」结果是2022年。2022年6月14日,香港民研公布在5月12至20日,透过随机抽样电话访问1,003名香港居民。结果显示,「平反六四」的支持率净值为正10个百分点。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总裁钟剑华对自由亚洲表示,因为已移居英国,不清楚这次民调被叫停发布的原因和细节,但以往民研曾有2次受到国安警察施压,改变发布安排,相信这次也不例外。
前支联会副主席蔡耀昌接受法广访问时指,当局根本就是不想任何有关「六四」的东西在公共空间出现,于是向民调机构施加非正式压力。他形容,香港已开始大陆那种「记忆与遗忘的斗争」。
不过蔡耀昌表示,虽然香港的自由度被削弱,但已传承「六四」三十多年,相信「六四」不易在港消失。
责任编辑: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