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之声2023年12月16日】(本台记者郑欣综合报导)
国安处再发百万通缉令 英美谴责 被通缉者回应
香港警方国安处昨(14日)宣布,悬红各100万元通缉郑文杰、许颖婷、邵岚等5名身处海外港人,事件引起国际关注。
英国外相卡梅伦同日发声明,批评香港警方再次针对行使言论自由的人士,做法威胁民主和基本人权。
他表示,已指示在港、北京、及伦敦的英国官员急切向香港特区及中方提出紧急关注,强调不会容许任何外国势力恐吓、骚扰或伤害英国人士或社区,威胁英国的民主和基本人权,并呼吁北京废除《港区国安法》,停止迫害政治活动人士。
美国国务院亦发声明,谴责通缉令公然无视民主和人权的国际准则,令人震惊。
发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在美国国务院例行记者会上批评港府意图将香港「国安法」延伸至域外。他强调香港当局在美国境内没有管辖权,美方会继续维护美国公民权利和自由。
美国国会众议院「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主席加拉查(Mike Gallagher),与伊利诺伊州民主党籍资深众议员克里希纳穆尔提(Raja Krishnamoorthi)也发表声明,指事件再次证明中共控制的港府透过恐吓和骚扰手段,对在美国从事和平政治活动的美国公民和居民实施迫害,是不可接受的。
声明强调,国会需要采取紧急采取行动来应对中共的跨国打压,并立即制裁负责执行通缉令的中港官员。
被通缉人士之一许颖婷得悉自己被悬红通缉,心情很平静。她表示「如果为公义和自由发声都是一个罪行,我很乐意,亦愿意有这个『犯法』的名号在我身上」。
许颖婷亦指,通缉可以让自己再有机会,去敦促包括英美在内的国际社会,站出来发声和行动,阻止中共进行跨境打压人权的罪行。
另一位在通缉名单的邵岚是美国公民。她在社交媒体表示,港府大增宣传经费想「说好香港故事」留住外资,如今贸然悬红通缉美国公民,向国际政界、商界证明了《国安法》的「治外法权」,「所谓拥有独立司法系统以及法治的国际金融中心早已不复再。」
邵岚形容通缉令如一纸「死亡证明书」,但强调「我永远不会沉默,我永远不会退缩」。
中共驻英国使馆发言人14日回应称,中方坚决反对英方诋毁香港法治、庇护通缉犯及干涉香港事务的行径,已向英方提出严正交涉。中共外交部驻港公署则称,诋毁香港《国安法》及干预特区法治与执法,公署表示强烈不满及坚决反对。
此外,国安处昨日亦公布拘捕4人,指控他们涉嫌在网上订阅平台资助被通缉的罗冠聪和许智峰。
许智峰对《光传媒》表示,国安拘捕平台订户是因对被通缉人士无计可施,改为从金钱来源进行打击,以散播散播白色恐怖。 不过,许智峰分析认为,港警并无能力取得境外订阅平台的任何资料,「相信是从身处香港的订阅者的电话或电脑中撷取资料」。
罗冠聪昨晚也在Patreon发公告,指该平台设立时曾与Patreon员工交流,认为Patreon是总部位处美国的公司,不需要向香港国安提供敏感人士的个人资料。
黎智英国安案下周开审 人权组织吁撤销指控
壹传媒创办人黎智英所涉国安案开审前夕,国际人权组织发表声明,要求港府立即释放黎智英。
「人权观察」在声明中表示,黎智英的未来取决于国际社会对这场闹剧的反应,呼吁国际社会向中共当局施压,要求撤销对黎智英的指控。
声明又指出,黎智英已被单独监禁超过1,200日,对其健康情况表示担忧。
国际特赦组织中国区副主任Sarah Brooks则指,黎智英和《苹果日报》之所以成为攻击目标,是因为该报批评中共和港府,而黎智英一案是对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攻击。
他敦促港府立即无条件释放黎智英,同时撤销他的刑事定罪。
多个国际媒体亦关注黎智英案即将开审。《半岛电视台》引述黎智英的儿子黎崇恩指,今次审判只是一场「表演」。
《路透社》报道形容,这是一次新的外交爆发点,亦是对中共2020年实施《港区国安法》下,香港司法独立和自由的关键考验。
高校学术自由凋零 学者叹:「我们要撤离了」
北京强推港版国安法后,香港曾经存在的自由氛围一去不复返。大学亦因被视为社会运动和问题的热点,学术自由持续受压。有学者表示,在香港做中国研究已非常困难,很多人不得不选择离开。
据网媒《光传媒》报导,一名不愿具名、去年已离港的中国研究学者表示,香港曾是自由、充满活力的地方,在中国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2020年《国安法》实施后,「所有事情都不一样了」,最大损失就是香港学术研究的未来。
该学者指,在「自我审查」及过分忧虑下,如今在香港进行独立研究已是非常困难,未来会更寸步难行,「所以我们要撤离了」。
他还透露,自己离开香港时,有很多带不走的宝藏(treasure),包括文献、访问稿和参考书籍,有些甚至需要销毁,对学术研究而言是巨大的损失,「这令人心碎」。
一位30多岁的匿名人文学科教授因遭中共官媒点名攻击,失去工作和自由。他日前向《BBC》透露,「在香港已经不再有『红线』了」,「如果他们想对付你,一切都可以成为借口」。
早前,研究六四的学者何晓清不获入境处续发签证,随即被中大解雇。香港特首李家超称,何教授的签证被拒是常规程序的一部分,该程序用于筛出那些可能「导致安全和犯罪风险」的人士。
何晓清向《BBC》表示,如此打压下,人们不禁会问, 「我还能继续在香港从事学术工作吗?我能教什么?」
何晓清认为,香港将会有一段黑暗的时期,自己为香港这个城市和香港人感到悲伤。不过,她强调,「只有当自己的人民放弃时,公民社会才会消亡。我们不应该放弃香港」。
瑞典民主议题研究机构V-Dem Institute今年9月发布的《全球学术自由报告》显示香港学术自由排名急跌,在179个国家地区中位列152位,其在2022年学术自由指数更从2012年的0.75跌至0.23。
根据港府官方数据,在2021/22学年,超过360名学者离开了香港八所公立大学。流失率达到7.4%,是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到中共统治以来的最高水平。自2019年以来,外国学生入学人数则下降了13%。
责任编辑: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