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声2024年2月26日】(本台记者贺景田综合报导) 随着中共人大与政协两会的临近,中南海至今仍没有出台重大刺激或制定宏大改革的计划。中国经济的困局是投资者和企业信心不足,根本原因又在于消费者信心低迷,解决的最佳方案就是改革。有专家指出,进行重大转变等于承认了长期以来犯下的错误,这不大可能:习近平被自己选择的道路困住了。
两会临近 中国经济纾困无望
德国之声中文网2月25日报导,随着3月份中共的橡皮图章议会(两会)的临近,目前尚无迹象表明会出台重大刺激措施或制定宏大的改革计划,这显示中南海正面临着近十年来最大的压力。
中共人大会议并非中共领导人宣布重大政策转变的传统场所,这样的机会通常会留给中共在每五年举行一次的中共「全会」。
原本,人们预计在2023年的最后几个月会有一次这样的全会(三中全会),但是没有如期召开;尽管仍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召开,投资者对政策不作为的担忧却不可避免地加深了。
中共人大会议上,中共总理李强将作年度工作报告,并确定今年的经济目标,可能包括2024年实现5%左右的稳定增长,以及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今年年初,由于对经济增长的担忧,中国股市跌至五年来的最低点,通货紧缩严重到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从未见过的程度,让人想到2015年迫使决策者采取紧急措施的动荡。
德国商业银行经济学家汤米·吴(Tommy Wu)说,「中共领导层上一次面临这种压力还是在2015年。」
他说,「2024年是中国稳定经济的关键一年。然而,目前的情况要复杂得多。」
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合伙人赖特(Logan Wright)说:「人们普遍低估了中共政府目前在通过财政政策或银行信贷增长来刺激经济方面所面临的限制。」
他认为,中共人大不会公布任何政策火箭筒,部分原因是中共没有通过传统渠道维持经济增长的好办法。
习近平被自己选择的道路困住了
据法托姆金融咨询公司(Fathom Financial Consulting)估计,目前中国经济每增加10元人民币的投资,能带来0.2元人民币的产出;而在2002年,同样的投资可以带来2.1元人民币的产出。
中共结束疫情封锁一年多之后,消费者信心仍在创纪录的低点徘徊。
策纬咨询公司(Trivium China)的经济分析师佩塞尔(Joe Peissel)说,「投资者和企业信心不足,但其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者信心不足。」
他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通过改革,让消费者口袋里有更多现金。然而,习近平此前曾对发现金或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表示反感,因此这种可能性不大。」
一些分析人士说,由于担心不同的发展模式会带来混乱,决策者似乎仍然将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置于可持续增长之上。因为这些改革措施将赋予消费者和私营企业权力,而限制政府部门的利益。
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中国经济专家史剑道(Derek Scissors)说,「现在进行重大转变等于承认长期以来犯了严重错误–这不太可能。」
化解当代最大威胁 帮助结束中共
中共统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骗。维持大面积的对华广播不断传递真相,就是持续地给中国注入希望。希望之声邀请您和我们一起携手努力。欢迎点击了解详情。
责任编辑:林莉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