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之聲2023年6月7日】(本台記者韓梅綜合報導)
德國內政部長最近就「中國間諜」發出警告,並要求德國企業、大學、科研機構做出防範。
據德國《商報》(Handelsblatt)6月5日報道,內政部長費澤爾(Nancy Faeser)表示,中國的間諜活動給德國造成的危險越來越大,與中國打交道時應有三個安全優先事項:認識風險、避免危險、避免依賴。
報導援引德國安全界的消息指,中國在德國竊秘的方法主要是:派博士生以科學合作的方式參與德國公司的一些項目,一旦他們獲得權限可以進入公司IT系統,就會嘗試竊取更深入的信息。中方竊密的重點是半導體和軍用技術。
《商報》披露一宗案例,德國一所大學與德國一家醫療技術公司合作,研發抗菌表面技術,2015至2016年間,一名來自中國的博士生在中共政府指使下參與了這所大學的研究團隊,直到這個博士生返回中國後,在2020年,德國團隊才發現研究成果和機密被竊取,德國公司研發的塗層專利技術已經在中國註冊。
這位學者回到中國之後成為西北工業大學的一名教授。西北工業大學是中共「國防七子」之一,得到政府特別支持,與軍方關係非常密切。
德中問題專家史明對自由亞洲電台表示,這次由內政部長出面警告,就等於確定德國上下對於中國越來越深的懷疑,跟中國合作這一類的法律層級的規定會很快出台。
史明還分析說,官方發聲一旦進入到公共領域會產生反響,第一是警告德國這些含有高科技含量的公司,在接受中國所謂的研究人員的時候要特別小心,另外還有高校,德國的高等學校校長聯席會議專門負責制定德國高校跟外國合作的重點方針、政策,內政部長這次表態也會反映到這個聯席會議上。
史明還提到,德國技術往往是給美國、日本等其它高科技術做配套的,所以德國技術界反應慢,也是因為他覺得這些技術並不直接跟軍事技術有關係,現在因為中國將德國的民用技術轉作軍用,因此未來防範中國風險的重點領域包括晶片、民用、軍民兩用技術等領域。
責任編輯:張莉莉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