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之声2023年9月9日】(本台记者郭亮综合报导) 中国银行机构最近两个月发生商业票据违约的次数突然暴增,这可能是中国金融行业出现危机的又一个信号。
上海票据交易所昨天(7日)发布,截至8月31日,半年内,三次以上没有按期支付商业票据的企业名单。名单上共有2579家企业,其中多达225家银行机构。比起1到6月份的33家违约银行,数量上,暴增了将近六倍。
上海票据交易所最近几个月发布的违约名单显示,半年内三次以上没有按期兑付商票的银行,在今年七月和八月份突然集中涌现,其中大约一百家,相当于一半的数量,是五大国有银行的分支银行,其它则多数是有破产风险的地方城商行和农商行,另外个别的还有股份制银⾏,以及外资银⾏分⾏。
商业违约纪录集中出现,显示中国的商业信⽤风险已经从房地产和投融资平台,扩散到了银⾏系统。中国的银⾏系统过去被官方利用来给地⽅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债务兜底,但现在银行显然已经承受不起这些个重担。
最近几年,中国接连发生理财投资产品突然爆雷的事件,让民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空前的下降。深圳市民王楠不久前就被一家信托巨头无预警拖欠款项,他告诉大纪元,自己现在已经不再相信官方的任何⾦融机构,不会再买任何⾦融机构的产品,包括银⾏理财。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银行贷款不良率飚升以致于频频发生票据违约,除了是受到房地产业频繁爆雷的影响,中共央行去年以来多次下调基准利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今年A股年中报告显示,中国42家上市银行,已经有20家银行的净息差低于1.8%的警戒缐,其中国有银行的平均净息差只有1.71%。净息差是中国银行业公认的指标,如果低于1.8%,银行就将没有足够的利润来维持生存。
责任编辑:林莉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