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声2022年10月6日】(本台记者贺景田综合报导)中共二十大党代会开幕前夕,中国经济危机日趋严重,现任中共总理李克强尽管频繁开会想办法应对,也是无济于事。经济学家分析指出,中共政府眼看经济下滑却不愿积极应对,这可能反映了中共二十大前的政治瘫痪状态。英媒10月5日报导指出,中国经济已经陷入五大困境。
1. 清零困境
在中共当局看来,清零政策不仅是公共卫生事业,同时也是意识形态任务,并将该政策的执行作为中国(中共)比西方民主国家更优越的证据。
然而,过度防疫导致人民生活在某种形势的封锁之中,其后果是青年失业率飙升,小企业纷纷倒闭,海外企业则开始将供应链转移至其他地方。
纽约时报报导指出,如果经济持续低迷,长期以来作为中共执政合法性核心支柱的经济增长承诺就会遭到破坏。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陈希表示,由于政治上的高度风险,中共地方政府可能宁可用错误的过度反应来控制疫情。大批市级官员在辖区出现病例后被免职或遭受其他处罚。10月16日召开的中共二十大党代会增加了对官员的压力。
陈希说,中共二十大党代会召开前的属于政治敏感时期,地方政府害怕犯错误,导致中央政府的政策变得更加严格。
根据8月的中共官方统计数据,青年失业率已达到创纪录的20%。
华尔街日报报导,根据官方数据,2021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减少了约400万,但从2021年初到2022年中期,城镇职位空缺与劳动力人数之比实际上急剧下降。在同一时期,青年人失业率从13%升至近20%。在劳动力人数减少的情况下,劳动力市场却出现如此明显的恶化,暗示了中国年轻求职者面临的就业形势急转直下。
最终,年轻人前途受损似乎可能不得不成为一项举足轻重的政治考量,其重要性不亚于中共病毒(新冠病毒)疫情可能造成的大规模死亡。
此外,受清零封控措施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最近几个月已近熄火。住房销售下降。在一些城市,多家商店和餐馆停业,有些可能是永久性的。
2. 中共政府救经济有心无力
中国经济处于困境的表现还在于,中共财政困难,刺激经济已是有心无力。
8月16日,李克强在“经济大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上,要求江苏、山东等4省要挑大梁稳经济,完成财政上缴任务。
第一财经8月21日报导,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和山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是4639亿元和3950亿元,同比分别下降了17.9%和8.2%。
报导说,江苏省和山东省虽然是财政强省,但今年中共病毒(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冲击超预期,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也影响税收,而大规模退税减税降费、缓税费举措也在短期造成地方财政大幅减收,房市低迷也使房地产相关收入增长乏力甚至下滑。
为了更真实反映经济现状,官方公布了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后的增速。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和山东省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后,收入增速分别为负5.8%和正6.3%。
投资咨询公司Seafarer Capital Partners LLC中国研究部主任Nicholas Borst表示,与2008年情况不同,现在中共政府遭遇了实实在在的财政困难,中国经济领域的负债水平比以前高得多。
根据Borst的研究,截至去年12月,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府债务总额估计达到GDP的120%左右,高于2014年的60%。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表外借款等其他形式的政府债务迅速增长,规模几乎是中央政府显性债务的五倍。
中国刺激经济的任务主要落在地方政府身上。但由于土地销售枯竭,税收收入在中共病毒疫情干扰下急剧下降,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变得更加紧张。
目前的危机还不止这些,中共政府官员为减少犯错,很多选择了躺平。
一些经济学家表示,中共政府眼看经济下滑却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这可能反映了今年秋季中共二十大前的政治瘫痪状态。官员们不愿采取可能被视为违背习近平减少总体债务、遏制房地产市场投机等优先要务的措施。
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Générale SA)经济学家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许多官员都在等待中共二十大的结果。
还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基本没救了,因为出问题的不是一处两处,现在的漏洞多到补不过来,几乎全是洞了。过去漏洞主要在那几个方面,拆东墙补西墙也凑合过去了,现在是几乎全出了问题,东墙塌了,西墙也没有了,现在的危机是全面的,没有谁能来救了。目前中国经济面临“墙倒众人推”的颓局,这样的局面谁能救啊?李克强救不了,他反正要退了,不当这个总理了,现在就是表面功夫做的严格一些,阵仗铺张一些,雷声更响一些,他也只能如此了,烂摊子由别人接好了。
3. 房地产危机
英媒BBC报导,房地产疲软和购房者的负面情绪无疑拖慢了中国经济增长。
这对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因为房地产和其关联产业占中国GDP的比重多达三分之一。
标普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库季斯(Louis Kuijs)表示,“当房地产市场信心不足时,人们对整个经济形势感到不确定。”
尽管北京方面努力支撑房地产市场,但今年几十个城市的房价已经下降了20%以上。
英国研究机构TS Lombard的计算指出,房地产业占中国GDP的约20%~30%,占家庭财富的70%,占地方政府收入的60%,占银行贷款的40%。目前,中国房价已连续11个月下跌,大量购房者为抵制未建成的房产,开始拒绝支付抵押贷款,30多家房企出现了国际债务违约。
房地产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中国家庭可能因房地产崩盘陷入赤贫并负债累累,在许多分析人士看来,这埋下了社会动荡的火种;中国金融业将不得不面对巨额坏账,资产质量下降,银行倒闭,百姓存款打水漂,引发的将是更严重的社会危机。
4. 极端气候带来的风险
极端天气开始为中国的工业产生带来持续性影响。
一场严重的热浪,以及随之而来的干旱,在8月袭击了西南部的四川和重庆。
由于空调用电量的激增,它使这个几乎完全依赖水电的地区的电网不堪重负。
包括iPhone制造商富士康和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等,都一度被迫缩短工时或完全关闭。
中国统计局在8月表示,仅钢铁行业的利润在2022年前七个月就同比下降了80%以上。、布朗大学高级研究员、风险管理咨询公司Kroll的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梅根·格林(Megan Greene),9月6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表示,中国经济正深受干旱(drought)等多重因素的威胁,这些因素可能对中国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文章指出,历史性的干旱使长江汛期水位达到1865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
格林表示,“受干旱影响的六个地区去年占中国大米产量的约一半,对粮食供应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5. 供应链撤出中国
中共当局对中国科技巨头的监管打压已经持续了两年,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可低估。腾讯和阿里巴巴在最近一个季度报告了其收入的首次下降——腾讯的利润下降了50%,而阿里巴巴的净收入下降了一半。
由于科技巨头缩减业务,数以万计的年轻工人失去了工作,这增加了就业危机,16至24岁的人中有五分之一失业。
英媒认为,从长远来看,这可能会损害中国的生产力和增长。
由于国进民退趋势有增无减,外国投资者正在将资金撤出中国。
日本软银从阿里巴巴撤出了大量现金,而沃伦·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正在出售其在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股份。仅在今年下半年,腾讯就有价值超过70亿美元的投资被撤回。
标普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一些投资决定被推迟,一些外国公司正在寻求在其他国家扩大生产。”
彭博社10月4日报导,4月-8月的5个月期间,苹果公司从印度出口的iPhone价值超过了10亿美元,显示印度正在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距离制造业强国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报导指出,苹果公司正加快将产品生产转移出中国,这不仅因为清零政策对生产形成重大影响,还因为美中关系不断恶化对苹果产品的供应链带来严重风险。
市场分析人士们说,苹果供应链若转往南亚和东南亚,基于产业的群聚效应,可能会有更多其他相关供应链移出中国。
责任编辑:林莉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