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声2024年4月30日】(本台记者唐仲宝综合报导) 随着5月的临近,世界的目光再次聚集中国和俄罗斯。俄总统弗拉迪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日前表示,计划5月访问中国。上个月,普京在一场没有真正对手的大选中,毫无悬念地 “赢得了” 他的第五个6年一任的总统任期,而普京于2022年发动的针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已经持续了3年。目前美国和西方国家联手对俄罗斯实施的严厉经济制裁已经给莫斯科的金融和经济制造了非常严重的困难,可谓正处于攸关时刻。因此格外引人注目。
综合媒体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周四(25日)在出席俄罗斯工业家和企业家联盟星期四举办的一场活动中表示,“五月的访问正在规划中”,但是他并没有谈及具体的访华日期,也没有透露其他的相关细节。
外界分析认为:现年71岁的普京预定于5月7日举行他的新任期就职典礼,而他很可能在就职典礼后便前往北京。
普京上个月在一场没有真正对手的大选中 “胜选连任”,使他成为俄罗斯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领导人之一。不过由于普京在2022年2月悍然发动了入侵乌克兰的战争,他头上现在不仅没有“胜者”的光环,反而在国际上陷入空前的孤立。这也导致莫斯科越来越依赖北京的支持。
报道说,普京2022年在发动针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之前,也曾前往北京访问,与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峰会。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号称 “合作上不封顶” 的双边协议。回溯自2013年以来,中俄元首的会面就已超过40次。
双方最近一轮的互访是在去年。2023年3月,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这是习近平再次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国事访问;同年10月,普京来华出席第三届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论坛。两国抱团取暖的战略意图非常清晰。
今年以来,中俄高层互动密切:1月,中共副外长马朝旭赴俄举行中俄外交部门磋商;2月,两国元首在春节临近时通话;2月底,中共副外长孙卫东访俄并同俄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谈;3月,习近平致电祝贺普京当选连任俄罗斯总统;4月,中俄举行联合国和安理会事务磋商;同月,俄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访华,并受到习近平的接见。拉夫罗夫强调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优先方针是全面巩固提升对华关系,他也一再赞扬北京是莫斯科反击西方的一个伙伴。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导致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之后,北京与俄罗斯的经贸等领域合作迅速增长。去年中俄贸易额达到超过2400亿美元的新高纪录,比前一年增长26.3%;中国去年对俄出口大增46.9%,对俄进口则上升13%。
据报道,普京宣布访华的时机,恰恰是美国国务院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正在从上海前往北京,与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外长王毅分别举行会晤和会谈。 布林肯在与习近平的会晤和与王毅的会谈中,都特别向中方表达对中国公司向俄罗斯提供包括机床和微电子产品在内的军民两用物资,提升俄罗斯军事能力和强化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一事的严重关切。而北京政府一再宣称,不会向俄罗斯提供武器或军事援助,但是会与莫斯科维持正常的经济贸易关系。
报道指出,北京以所谓的 “中立” 立场自居,从未谴责俄罗斯悍然对乌克兰这样一个主权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反而指责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提供军援。
中共提出的 “和平计划” 由于没有明确要求俄罗斯从被占领的乌克兰领土撤军,而不被乌克兰所接受,也遭到乌克兰盟友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和平的前提是:俄罗斯必须从乌克兰撤军。
据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早在2月份便向外界透露消息,称俄军将在夏季准备一场大的攻势。
由此,普京访华的目的,便是加强同中共的合作。经济上的合作自不必说,冲突爆发以来大量西方企业撤离俄罗斯市场,留下来的空白大部分都被中国企业所填补。
军事上的合作,也被认为是普京此次访华的重点。根据美国方面的一份最新评估报告,中国公司近几个月以来大幅增加了对俄罗斯机床、微电子产品以及其他技术和材料的出口,从而让俄罗斯军工企业得以生产更多更强的导弹、坦克、飞机以及其他武器用于乌克兰战场。
上周四(25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克(Jens Stoltenberg)在柏林呼吁,中共必须停止支持俄国侵乌。
托尔滕贝克说:“中国(中共)说想跟西方维持良好关系,与此同时却继续助长二战以来欧洲最大的武装冲突。他们是不可能两全其美的。”这是斯托尔滕贝克少见地以较严厉的表态来警告北京。
斯托尔滕贝克指出,去年俄国进口的微电子有90%来自中国,俄国便是用这些来制造飞弹、坦克和飞机;此外,中共也在协助俄国获取更好的卫星能力与成像技术。
他进一步提醒,西方盟友应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不要像过去欧洲依赖俄罗斯能源一样重蹈覆辙。“面对中国(中共),我们绝不能犯下一样的错误。不能依赖它(中国)的资金、原料和科技。依赖使我们脆弱。”
化解当代最大威胁 帮助结束中共
中共统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骗。维持大面积的对华广播不断传递真相,就是持续地给中国注入希望。希望之声邀请您和我们一起携手努力。欢迎点击了解详情.
责任编辑:常青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