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4年4月30日】(本台記者唐仲寶綜合報導) 隨着5月的臨近,世界的目光再次聚集中國和俄羅斯。俄總統弗拉迪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日前表示,計劃5月訪問中國。上個月,普京在一場沒有真正對手的大選中,毫無懸念地 “贏得了” 他的第五個6年一任的總統任期,而普京於2022年發動的針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已經持續了3年。目前美國和西方國家聯手對俄羅斯實施的嚴厲經濟制裁已經給莫斯科的金融和經濟製造了非常嚴重的困難,可謂正處於攸關時刻。因此格外引人注目。
綜合媒體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上周四(25日)在出席俄羅斯工業家和企業家聯盟星期四舉辦的一場活動中表示,“五月的訪問正在規劃中”,但是他並沒有談及具體的訪華日期,也沒有透露其他的相關細節。
外界分析認為:現年71歲的普京預定於5月7日舉行他的新任期就職典禮,而他很可能在就職典禮後便前往北京。
普京上個月在一場沒有真正對手的大選中 “勝選連任”,使他成為俄羅斯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領導人之一。不過由於普京在2022年2月悍然發動了入侵烏克蘭的戰爭,他頭上現在不僅沒有“勝者”的光環,反而在國際上陷入空前的孤立。這也導致莫斯科越來越依賴北京的支持。
報道說,普京2022年在發動針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之前,也曾前往北京訪問,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峰會。雙方還簽署了一系列號稱 “合作上不封頂” 的雙邊協議。回溯自2013年以來,中俄元首的會面就已超過40次。
雙方最近一輪的互訪是在去年。2023年3月,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訪俄。這是習近平再次當選國家主席後的首次國事訪問;同年10月,普京來華出席第三屆 “一帶一路” 國際合作論壇。兩國抱團取暖的戰略意圖非常清晰。
今年以來,中俄高層互動密切:1月,中共副外長馬朝旭赴俄舉行中俄外交部門磋商;2月,兩國元首在春節臨近時通話;2月底,中共副外長孫衛東訪俄並同俄外長拉夫羅夫舉行會談;3月,習近平致電祝賀普京當選連任俄羅斯總統;4月,中俄舉行聯合國和安理會事務磋商;同月,俄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訪華,並受到習近平的接見。拉夫羅夫強調俄羅斯對外政策的優先方針是全面鞏固提升對華關係,他也一再讚揚北京是莫斯科反擊西方的一個夥伴。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美國和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嚴厲制裁之後,北京與俄羅斯的經貿等領域合作迅速增長。去年中俄貿易額達到超過2400億美元的新高紀錄,比前一年增長26.3%;中國去年對俄出口大增46.9%,對俄進口則上升13%。
據報道,普京宣布訪華的時機,恰恰是美國國務院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正在從上海前往北京,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外長王毅分別舉行會晤和會談。 布林肯在與習近平的會晤和與王毅的會談中,都特別向中方表達對中國公司向俄羅斯提供包括機床和微電子產品在內的軍民兩用物資,提升俄羅斯軍事能力和強化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一事的嚴重關切。而北京政府一再宣稱,不會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或軍事援助,但是會與莫斯科維持正常的經濟貿易關係。
報道指出,北京以所謂的 “中立” 立場自居,從未譴責俄羅斯悍然對烏克蘭這樣一個主權國家發動的侵略戰爭,反而指責西方國家向烏克蘭提供軍援。
中共提出的 “和平計劃” 由於沒有明確要求俄羅斯從被佔領的烏克蘭領土撤軍,而不被烏克蘭所接受,也遭到烏克蘭盟友的一致反對,他們認為和平的前提是:俄羅斯必須從烏克蘭撤軍。
據報道,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早在2月份便向外界透露消息,稱俄軍將在夏季準備一場大的攻勢。
由此,普京訪華的目的,便是加強同中共的合作。經濟上的合作自不必說,衝突爆發以來大量西方企業撤離俄羅斯市場,留下來的空白大部分都被中國企業所填補。
軍事上的合作,也被認為是普京此次訪華的重點。根據美國方面的一份最新評估報告,中國公司近幾個月以來大幅增加了對俄羅斯機床、微電子產品以及其他技術和材料的出口,從而讓俄羅斯軍工企業得以生產更多更強的導彈、坦克、飛機以及其他武器用於烏克蘭戰場。
上周四(25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克(Jens Stoltenberg)在柏林呼籲,中共必須停止支持俄國侵烏。
托爾滕貝克說:“中國(中共)說想跟西方維持良好關係,與此同時卻繼續助長二戰以來歐洲最大的武裝衝突。他們是不可能兩全其美的。”這是斯托爾滕貝克少見地以較嚴厲的表態來警告北京。
斯托爾滕貝克指出,去年俄國進口的微電子有90%來自中國,俄國便是用這些來製造飛彈、坦克和飛機;此外,中共也在協助俄國獲取更好的衛星能力與成像技術。
他進一步提醒,西方盟友應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不要像過去歐洲依賴俄羅斯能源一樣重蹈覆轍。“面對中國(中共),我們絕不能犯下一樣的錯誤。不能依賴它(中國)的資金、原料和科技。依賴使我們脆弱。”
化解當代最大威脅 幫助結束中共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邀請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
責任編輯:常青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