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之声2023年6月7日】(本台记者唐仲宝综合报导) 欧盟周二(6日)通过一项保护欧盟成员国有关避免第三国经济胁迫法规,被外界视为 “核弹级” 的新经贸工具,旨在吓阻其他国家用经济威胁向成员国施压。在过去几年中,欧盟内一些国家曾纷纷指责中共、俄罗斯等国家将贸易作为政治施压的工具。
综合媒体报道,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协商和谈判后,欧盟的反胁迫措施于6月6日由欧盟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正式批准,预计将于今年秋天生效,旨在吓阻其它国家用经济威胁向欧盟成员国施压。
欧盟执委会副主席、欧洲贸易专员杜姆布罗夫斯基斯(Valdis Dombrovskis)称赞,这是欧盟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使我们能够更有信心地捍卫我们的合法权益。
法国外贸部长贝克( Olivier Becht)也对此表示欢迎称,“它(反胁迫措施)是为我们战略服务的又一项工具,以减少欧洲贸易的天真程度”。
报道说,过去一些年中,欧盟内一些国家纷纷遭遇过中共、俄罗斯、土耳其甚等国对其实施经济胁迫的例子。例如,2021年3月,欧盟对四名侵犯人权的中共地方官员实施了制裁,中共随后对欧洲议会成员、智库和阿迪达斯(Adidas)等欧洲公司实施了制裁,尽管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有限。
再例如: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允许台湾于在其首都维尔纽斯设立性质相当于大使馆的代表处,此后便遭到中共的报复。北京方面禁止从立陶宛进口商品并向欧洲企业施压,向中国出口时必须将立陶宛从供应链中剔除。目前欧盟已经向世贸组织(WTO)提起诉讼,但是此类案件往往需要费时至少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到解决。
据报道,当前,由于地缘政治、经贸摩擦和产业技术变革问题交织在一起,加之部分国家将出口管制、金融制裁等作为其打压对手的工具,使得全球格局变得复杂多变。欧盟已意识到应该采用更多政策工具构建其战略自主权。
早在2020年9月16日,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致欧洲议会议长和欧盟理事会主席意向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了将 “反胁迫” 作为新工具的倡议。在修订欧盟《贸易执法条例》的过程中,各成员国均表示了对 “胁迫问题” 的担忧。同年10月28日,欧委会、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就修订2014版的《贸易执法条例》达成协议,新法规将允许欧盟在更广泛领域采取反制措施。
2021年6月,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发布了《谨慎应对:如何设计欧盟的反对经济胁迫的措施》报告,建议欧盟制订一部框架性的法规,完善现有的经济胁迫应对措施。同年12月8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保护联盟及其成员国免受第三国经济胁迫条例》(草案)。但欧盟一些成员国对这一措施也表达了疑虑。这些国家担心这有可能引发贸易保护主义并因此引发贸易战。
根据现在通过的 “反胁迫措施” 欧盟需要先认定,是否第三国对欧盟或者欧盟成员国通过经济施压以达到迫使其修正政策的目的。“该工具的目的是阻止各国限制或威胁限制贸易或投资,以使欧盟在气候变化、税收或食品安全等领域的政策发生变化。反胁迫工具旨在通过对话作为第一步,缓和并促使停止具体的胁迫性措施。”
欧盟委员会称,“欧盟采取的任何反措施将只在没有其他办法解决经济恐吓的情况下作为最后的手段使用,经济恐吓可以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包括国家对欧盟使用明确的胁迫和贸易保护工具,对来自某个欧盟国家的货物进行选择性的边境或食品安全检查,以及抵制某些原产地的货物。其目的是维护欧盟和成员国做出政策选择和决定的合法权利,防止对欧盟或其成员国的主权进行严重干涉。”
欧盟委员会表示,“欧盟将直接与有关国家接触,以停止经济恐吓。如果经济恐吓没有立即停止,新的文书将允许欧盟迅速和有效地作出反应,为每一种情况提供量身定制和相称的反应,从征收关税和限制来自有关国家的进口,到限制服务或投资或限制该国进入欧盟内部市场的步骤。这些措施可能针对国家、企业,也可以针对个人。”
观察人士指出,“反胁迫措施” 的通过显示了欧盟27个成员国就全面有力保护经济利益的一揽子计划达成一致,过去欧盟国家立场分歧,经常阻碍其做为一个区域整体在国际舞台上可以展现的经济实力,如今这项工具将赋予欧盟行政部门(欧盟执委会)更大权力。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
“这传达一项强烈讯息,欧盟将拒绝所有形式的经济胁迫。” 欧盟执委会副主席、欧洲贸易专员杜姆布罗夫斯基斯如是说。
责任编辑:常青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