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之声2022年8月18日】(本台记者贺景田综合报导)面对经济下滑,北京当局应对措施进退失据,再也拿不出大笔资金刺激经济增长。分析人士指出,中共面临重重阻力,债台高筑,借债刺激经济模式走到尽头;与此同时,中共财政枯竭,刺激经济有心无力;最主要的问题是,中共官员普遍存在躺平心态,静等中共二十大结果。
借债投资模式不可持续
华尔街日报8月17日报导,过去20年间,全球公司和市场对中国经济起形成了一种习惯的预期,一旦经济出现放缓迹象,中共政府就会砸下大笔资金刺激增长,现在这种操作似乎已经失灵,尽管经济增长失去动力,中共已经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提振疲软的经济了。
为应对经济持续放缓,市场需求疲软,中共央行8月15日下调了两项重要政策利率,对此,经济学家认为,此番降息对于鼓励家庭和企业进一步借贷可能效果不大。
报导指出,目前中共正面临重重阻力,今年稍晚将召开中共二十大,预计习近平将获得第三个任期。
在上月的一次会议上,中共最高决策机构并没有像外界预期的那样宣布新的刺激措施。相反,官员们承认了巨大的下行压力,放弃了5.5%的全年增长目标。
经济学家们说,中共领导人这次没有出台更强力的刺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共当局政策工具已经用的差不多了,他们自己也意识到,通过借债大举投资基础设施来支撑经济的传统方式不可持续。
中共财政困难 刺激经济有心武力
投资咨询公司Seafarer Capital Partners LLC中国研究部主任Nicholas Borst表示,与2008年的情况不同,当时中共政府拿出四万亿大举刺激经济,现在的中共政府遭遇了实实在在的财政困难,有心无力了。总体而言,中国经济领域的负债水平比以前高得多。
根据Borst的研究,截至去年12月,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中国政府债务总额估计达到GDP的120%左右,高于2014年的60%。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表外借款等其他形式的政府债务迅速增长,规模几乎是中央政府显性债务的五倍。
中国刺激经济的任务主要落在地方政府身上。但由于土地销售枯竭,税收收入在新冠疫情干扰下急剧下降,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变得更加紧张。
此外,中共政府不愿更积极提振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可能原因是,常用的经济刺激模式产生的效益比过去少。
另一个问题是,现在不管采取什么刺激措施,效果都可能会被严格的抗疫政策所削弱;这些政策已经严重打击企业和消费者信心。
牛津经济研究院经济学家胡东安(Tommy Wu)说,“只要动态清零政策不变,重振消费或私营部门的信心就面临很大的挑战”。
他表示,中国经济可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艰苦时期。牛津经济研究院8月初将中国全年增长预期从4%下调至3.2%。
中共官员躺平 静等二十大结果
中共政府官员为减少犯错,躺平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些经济学家说,中共政府未能采取更果断措施来支持房地产市场,这也可能反映了今年秋季中共会议前的政治瘫痪状态。官员们不愿采取可能被视为违背习近平减少总体债务、遏制房地产市场投机等优先要务的措施。
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Générale SA)经济学家周一(8月15日)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按最乐观的估计,房地产市场的刺激措施或债务重组一揽子方案最早可能在11月底出台,许多官员都在等待中共二十大的结果。
责任编辑:林莉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