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之声2024年4月27日】(本台记者辛吉综合报导) 中国近年经济下行、财政紧缩,习近平去年12月在北京闭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下令要「习惯过紧日子」,各地官员们的反应非常迅速,许多地方政府已制订新的公务费用准则以减少开支,诸如削减公务用车预算,要求调高空调温度,减少购置新设备,节约公务用纸,甚至同时要求公务员在出行时骑自行车、自带水杯。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说,今年中国至少有21个省级政府削减了公务用车预算。
贵州省省长承诺将本省政府运营开支削减15%。云南省统计局要求,夏天空调温度设定不能在26℃以下。内蒙古有关部门表示,政府机构应尽量减少购买新设备,对桌椅和电脑等物品进行维修和重复使用。西南部城市宜宾要求官员使用品质较差的纸张列印日常文件。
多年来,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一直在沉重的债务负担之下摇摇欲坠,近三年来为遏制新冠疫情而采取的动态清零措施,更耗尽了许多地方的财政储备;房地产市场低迷更加剧了财政压力。
去年12月,当局加大力度,要求官员们做好长期「勒紧裤腰带」的准备,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下令「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各地都在「勒紧裤腰带」,反映出中国经济的现实已在全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最近几周,许多地方政府发布了关于如何「习惯过紧日子」的详细指示,要求工作人员通过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购买便宜的文具,以及用黑白和双面打印文件来节省开支;还有一些政府要求领导干部不剩饭菜,减少出差,以及维修和重复使用公务用车、办公家具等硬件设施。
中国公共财政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客座研究教授Christine Wong说,「这是在作秀,你看他们谈这种小事,而他们本该集中精力解决大事」,这场「节俭运动」本质上就是「承认资金紧张」,要大家甘苦与共。
《华尔街日报》报导说,中共党内机关还将节俭作为一种文化和革命传统加以宣传。中共纪检机关曾引用老一代领导人简朴生活的党史轶事,例如毛泽东的睡衣据说打了73个补丁,而另一位革命元老陈云的一只皮箱用了62年。
随著官员们争相证明自己对这项运动的拥护,对节俭的追求变成对开支锱铢必较。例如云南国有炼铁厂敦促员工减少每年的饮用水支出,鼓励员工自带水杯。内蒙古北部一个县提出了绿色交通指南,鼓励政府工作人员短程步行,中程骑自行车,远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责任编辑: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