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之聲2022年1月28日】(本台記者賀景田綜合報導)中國新年年關將至,習近平疑似像以往慣例趕赴地方調研。但外界觀察,今年情況與往年不同,中國正處於多事之秋,除奧密克戎病毒攻陷北京、冬奧會開幕在即外,中南海也正圍繞二十大權力再分配,展開殊死搏弈;此外,美國還在冬奧會期間將繼續在南海舉行軍演,劍指中共“惡性影響”。在這特殊時期,習近平山西之行備受外界關注。
習近平到山西 仍不忘揭村民鍋蓋
中共官媒新華社消息稱,1月27日,中國新年前夕,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號稱能源大省的山西進行考察調研。
據官媒報導,1月26日下午,習近平先後來到霍州市師庄鄉馮南垣村、汾西縣僧念鎮段村,走進村民家中看望,了解山西災後恢復重建、秋冬補種、村民過冬等情況。
中共央視電視圖像顯示,習近平照例打開村民鍋蓋,觀看烹飪的食品。
據悉,按照中共官方慣例,中共高層每當中國新年前夕都會下基層調研。
根據此前報導,2021年中國新年前夕,習近平赴貴州視察。公開信息顯示,自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中國新年前夕赴基層的省份包括雲南、北京、四川、河北、江西、陝西、內蒙古、甘肅等地。
能源飯碗不保?
中共央視報導,1月27日下午,習近平到山西瑞光熱電有限責任公司考察。
習近平表示,山西是能源重化工基地,更要夯實能源生產基礎,保障煤炭供應安全。
據官媒報導,山西瑞光熱電是一座國家級煤電節能減排示範電站,按照循環經濟技術路線設計,是山西省首家超低排放的企業。
能源是習近平一直擔憂的潛在風險,他近年來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要將“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中國經濟規模龐大,支撐這個龐大經濟規模的基礎能源正是煤炭。中國能源特點是富煤、缺油(石油)、少氣(天然氣)。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化石能源資源中煤佔90%以上,石油和天然氣加起來不到9%。
2021年夏秋之交,中國爆發電力危機,從東北三省到南方的江蘇、浙江、廣東等十多個省份發生大規模拉閘限電,重創了中國的經濟和民生。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表示,中國60%以上原油依賴進口,除了芯片等高科技領域被卡脖子,如果原油進口因天氣、地緣政治或價格上漲而受影響,對中國能源安全構成挑戰的因素很多。
近來,俄羅斯和烏克蘭衝突,市場對原油價格的擔憂日甚。
俄羅斯是歐佩克+重要的參與國。2021年12月,俄羅斯的原油產量為1119萬桶/日,僅次於美國的1158萬桶/日,是全球第二大產油國。
根據歐佩克+的原油產量政策,2022年1月俄羅斯的原油產量配額為1012.2萬桶/日,占該組織總配額的25%;2月俄羅斯的原油產量配額為1022.7萬桶/日,環比增加10.5萬桶/日。
不過,大宗商品資訊公司金聯創表示,歐佩克+的原油產量政策正在受到市場的質疑,可能無法達到此前計劃的40萬桶/日的增幅。如果俄羅斯因烏克蘭事件再次受到西方國家的制裁,該國的原油產量將在短時間內縮水,能源外輸也將再次遇阻,這可能導致全球油氣缺口進一步拉大,能源價格將有新一輪暴漲。
備戰?
周一(1月24日)美國國防部表示,由卡爾文森號和亞伯拉罕林肯號帶領的兩個美國海軍航母打擊群周日(1月23日)已進入南海進行訓練。
美軍一位高級指揮官說,這是為了讓盟友放心,並表明“抗衡惡性影響”的決心。
路透1月27日報導,對於美國可能於冬奧會期間在中國周邊舉行軍事演訓活動,中共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周四(1月27日)表示,北京冬奧會是國際社會的一次體育盛事,中方將當好東道主。但中共軍隊對“外部挑釁和突發事件是有充分準備的。”
據資深媒體人姜維平分析,習近平過年前到山西看望受災民眾,這不過是中共的一種宣傳。其背後原因有可能與美軍近期頻繁在南海活動對中共造成巨大壓力有關。
姜維平稱,山西現任省委“一把手”林武是鍊鋼出身,打仗需要武器,鋼鐵則是製造武器的基礎原材料。
不過,有分析認為,習近平最大的威脅並非來自國外,而是中共黨內。日前他晉陞7名上將,似乎並不是為了對外開戰,而是更牢固地掌握軍權,抓緊“槍杆子”,為二十大連任“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林莉
希望之聲版權所有,未經希望之聲書面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