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之声2022年3月22日】(本台记者唐䜣综合报导)俄罗斯自2月24日发起军事行动全面入侵乌克兰至今已26天,仍未能取得对乌克兰的胜利,美国官员认为俄国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的战术正转向「B计划」。俄罗斯当局21日称俄乌谈判没有重大进展,因此未到双方领导人见面时机。对此,乌方回应指出,俄国并未认真看待和谈,只是借此避免被国际加大制裁,否则为何继续对乌克兰城市大规模轰炸?
目前,乌国东南部城市马立波持续遭到俄军围城并狂轰滥炸,整座城市已被炸得满目疮痍,多处平民避难所包括剧院(有许多小孩避难)、学校也被炸毁,国际谴责俄军此为重大战争罪行;当地甚至有数千民众被俄军强行带往俄国,被斥为纳粹行径;目前马立波逾30万难民已超过三周处于没水、没电、缺乏食物与供暖的不人道环境,然而俄军持续轰炸导致许多人道组织完全无法将紧急物资送进马立波。
此外,东欧最大媒体21日晚间发文爆料称,俄罗斯战机今天飞进波兰领空。瑞士总统投书媒体立挺乌克兰,强调制裁俄国不影响中立,愿为捍卫自由付出代价。英国首相约翰逊则释出闪电造访基辅,与泽连斯基会晤的意愿,以此支持乌克兰。泽连斯基再次提出与普京直接会谈,他20日向以色列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我们可以在国与国之间进行斡旋,但不能在善与恶之间进行斡旋。」
基辅再实施36小时戒严 俄罗斯黑海舰队副司令阵亡
乌克兰首都基辅持续遭俄军猛烈围攻,双方不时爆发激烈街头巷战。据《法新社》报导,在俄军20日晚对基辅发动一轮砲击后,基辅市长克里契科(Vitali Klitschko)21日稍早突然又宣布,当地时间21日晚间8点开始,基辅将实施为期36小时的戒严,至23日上午8点为止,民众若无安全许可,禁止在城市内自由行动,并应躲进避难所内。戒严原因还不清楚,但多半与俄军行动有关。
综合外媒报导,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声称,俄罗斯黑海舰队副司令海军上校帕利(Andrei Nikolayevich Paly)已阵亡,当时他正在马立波(Mariupol)附近指挥俄罗斯海军。黑海舰队总部所在的塞瓦斯托波尔市,以及当地出身的俄国参议员阿尔塔巴耶娃(Ekaterina Altabaeva)都证实此事。
美国《CNBC》20日报导,根据乌克兰非政府组织「社会学评分团」(Rating Sociological Group)公布的最新民调,大约93%的乌克兰受访者认为,乌克兰将赢得对俄罗斯的战争。
俄罗斯闪电战挫败 普京转向「B计划」声索领土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一位美国高阶官员指出,有迹象显示,由于乌克兰猛烈抵抗俄国军队,逾3个星期的艰苦战斗已促使普京调整转向「B计划」,以确保获取关键领土目标,即迫使基辅当局接受俄国对乌克兰南部和东部领土的声索,同时争取筹码迫使乌克兰政府接受在俄国和西方之间保持中立。美国总统拜登政府的一些高阶官员也认同这项评估。
美国和盟邦先前普遍解读,普京的最初目标包括在数天内夺取基辅,以及用亲俄政权取代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政府,但这些目标都没能达成。
俄罗斯在2014年夺取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后,便寻求在俄国西部和克里米亚半岛之间建立「陆地桥梁」,并扩大俄国对顿巴斯地区的控制范围。
普京还会持续施展他的军事压力,包括打击乌克兰城市,并估算这会让泽连斯基放弃加入西方世界的希望,且同意乌克兰中立地位和其他俄国方面的要求。
美国政府官员表示,如果普京对乌克兰领土和中立地位的要求被拒绝,预计他会试图守住俄军已占领的地区并持续作战。另一名美国官员则说:「根据我们的军事评估,他似乎正在重新采取围攻战术。」
在乌克兰东南部马立波(Mariupol)和其他城市,俄军已经恢复他们在1999年和2000年第二次车臣战争期间在格罗兹尼(Grozny)采取的一些围攻战术。
目前俄国军队面临巨大挑战,包括后勤出现问题、精确导引弹药供应大减及伤亡人数不断攀升,根据美国方面的估算,其中可能包括多达7000名俄国官兵阵亡。
前美国驻乌克兰大使赫普斯特(John Herbst)指出,普京同意与乌克兰谈判的主要目的是促使西方国家做出让步,同时也给俄国公众留下他对外交抱持开放态度的印象。他表示:「我认为他展开和谈的层次要低得多,因为他意识到战况并不顺利,他仍试图赢下战场上的战争,但除了他琳琅满目的目标清单以外,他从未公开背书过任何事情。」
克宫:俄乌谈判没有重大进展 乌克兰:俄国怕被加大制裁才进行和谈
据《路透》报导,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21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的谈判进度仍需得有更多的进步,才能为后续双方领导人,俄罗斯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会面谈判打下基础。
佩斯科夫说,「对我们来说要让两位总统见面的话,还有些功课得完成。要进行对话然后达成协议,但目前还没有什么重大进展。」
佩斯科夫称,俄罗斯在谈判中展现出了更愿意达成协议的意愿,他敦促有话语权的各国应向乌克兰政府施压。
对此,乌克兰总统顾问罗德尼延斯基(Alexander Rodnyansky)21日向英国BBC表示,俄罗斯其实没有认真看待双方的和平谈判,他们这番做法只是为了误导西方国家,避免被进一步加大经济制裁。
罗德尼延斯基说:「他们一直利用这些谈判,作为一种转移焦点的方法。」「(因为)你不会在寻求和平的同时,又对城市大规模轰炸。」
俄军狂轰滥炸马立波 欧盟外长谴责犯下重大战争罪行
据中央社报导,欧洲联盟(EU)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波瑞尔(Josep Borrell)21日在欧盟外长会议表示,俄罗斯攻击乌克兰港口城市马立波(Mariupol)是犯下「重大战争罪行」、「一切都被摧毁,人们遭到轰炸、杀戮。」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也强力谴责,俄罗斯空袭轰炸乌克兰平民,无疑是战争罪行,法院必须做出决定。「这更加清楚显示,我们欧洲联盟,以及做为相信以规则为基础国际秩序的国际社会成员,必须明确孤立这个政权。」
波瑞尔表示,欧盟外长将讨论对乌克兰提供更多援助,以及在既有制裁之外,针对俄罗斯关键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业祭出最新制裁。
马立波学校、剧院写「小孩」仍被炸 数千难民被强送俄国 市长痛批:纳粹行径
随著俄军切断乌东南城市马立波与亚速海(Azov Sea)对外通道,马立波持续受到围城猛攻,连日来空袭不断。综合外媒报导,乌克兰国会议员瓦西连科(Lesia Vasylenko)20日在推特分享一段工厂爆炸的影片,表示全欧洲最大的亚佐夫斯塔尔炼钢厂遭俄军摧毁,不只是对乌克兰,对整个欧洲的损失都是相当惨重的。
亚佐夫斯塔尔总干事茨基蒂什维利(Enver Tskitishvili)随后也在通讯软体Telegram证实此事,但没有具体说明摧毁程度。
市议会20日则透过Telegram对外表示,位于当地左岸、有约400名平民避难的G12艺术学校也遭俄军轰炸,建筑物目前已被摧毁,瓦砾堆下恐活埋近400人,目前确切伤亡数字还未公布。
早前,《BBC》报导,俄军16日攻击马立波一座剧院,当时约有1300名民众在此避难,有许多孩童与老年人。由卫星影像也可见,剧院外地面上写著大大的俄文「дети」(小孩),标示建筑物内有小孩避难,以供飞行员辨认,但仍遭俄军惨烈轰炸,伤亡人数不明。俄罗斯国防部则矢口否认曾空袭该剧院。
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Dmytro Kuleba)17日贴出剧院遭攻击前后对比图,显示剧院建筑近乎全毁。国会议员古林(Dmytro Gurin)透露,避难的民众躲在剧院地下室,撑过这次轰炸,可能大多数民众仍幸存。
《CNN》19日报导,泽连斯基在乌克兰电视台发表讲话透露,剧院内目前有130人获救,但仍有数百人受困;尽管剧院救援行动困难重重,但仍在持续进行中。
综合外媒20日报导,俄军已攻入马立波市中心,马立波市议会19日发表一份声明,指控过去一周内俄军不顾数千名居民的意愿,将他们带到几处集中营,检查手机和证件后,再强行迁往几个「遥远的俄国城市」。
马立波市长博伊琴科(Vadym Boychenko)在社群媒体Telegram中表示,乌克兰老一辈对于俄军这样的行径非常熟悉,他们在二战期间目睹纳粹强行掳人的可怕事件,很难想像在21世纪时,人们还会被强行带往另一个国家。
乌国总统泽连斯基痛批,俄国围困马立波系「今后几世纪,世人都会记得的恐怖罪行」。
据《BBC》报导,俄罗斯自2014年并吞克里米亚后,就花费巨资建立半岛与本土连接的桥梁,同时虎视眈眈地想要让克里米亚和乌东亲俄地区顿内茨克(Donetsk)、卢甘斯克(Luhansk)建立陆上通道。因此马立波被俄国视为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控制马立波将可打通克里米亚通往乌东的陆路走廊,让俄罗斯更容易地将物资和人员往克里米亚运进运出。
路透社报导,乌克兰总统府幕僚阿列斯托维奇(Oleksiy Arestovych)14日表示,据马立波市府当局数据,自俄军2月24日入侵以来,马立波已有超过2500名居民死于战火。
据悉,马立波市内有逾30万人受困,已超过三周面临没水、没电、缺乏食物与供暖的不人道环境。俄罗斯更看准当地死伤不断上升,近日放话说只有放下武器投降,他们才会在当地暂时停火。乌克兰副总理韦列舒克(Iryna Vereshchuk)表示,乌克兰不会交出、放弃马立波,更不会去讨论投降与放下武器的问题,乌克兰已通报俄罗斯当局此事。
俄军围城阻救援物资 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令人无法接受
《法新社》报导,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特派员克恩(Jakob Kern)19日表示,遭俄军围城、轰炸多日的港口城市马立波情况极度危急。俄军已经完全包围该城,包括WFP在内的许多人道组织完全无法进入,粮食等紧急物资也无望输送。
对此,克恩表示,俄军这个战术「在21世纪是完全令人无法接受的」。克恩说,WFP希望可以纾解至少310万乌克兰境内难民的缺粮困境,但因俄军威胁,没有司机愿意冒生命危险输送这些物资。
除马立波外,东北部城市哈尔科夫(Kharkiv)、苏梅(Sumy)也都面临相同困境。克恩说,要在战火和供应链全断的情况下让乌克兰的粮食库存「从零开始」累积,任务十分艰难。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UNHCR)高级专员葛兰第(Filippo Grandi)20日在推特上发文表示,已有1千万人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后逃离家园,有些在乌国境内流离失所,有些则前往他国沦为难民;迄今越境避战的难民总数将近340万,绝大多数是前往波兰。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20年的乌克兰总人口为4413万人。
外媒爆俄国战斗机「进入波兰领空」 挑衅北约?
波兰副总理卡钦斯基(Jaroslaw Kaczynski)上周(3月15日)到访基辅会晤泽连斯基时曾提出,在乌克兰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的构想,由北约组织或「更广泛的国际条约」来执行。没想到,东欧最大媒体《NEXTA》21日晚间在推特发文爆料称,「今天,俄罗斯战斗轰炸机进入#波兰领空。这立即发生在波兰领导人宣布可能派出维和部队前往乌克兰,以确保平民安全之后。」但目前波兰官方尚未证实此消息。
美国总统拜登本周将出访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与北约盟国、7大工业国组织(G7)领导人与欧盟领导人会晤。白宫20日宣布,拜登24日也将前往波兰,讨论乌克兰危机。
瑞士总统挺乌︰制裁俄国不影响中立 愿为捍卫自由付出代价
俄罗斯侵略乌克兰引发全球各国谴责,并发动空前的严厉制裁行动,连永久中立国瑞士都跟进。
瑞士总统凯西斯(Ignazio Cassis)19日投书瑞士《时代报》(Le Temps),强调俄国入侵乌克兰是「毁灭性的疯狂」(devastating madness)导致,瑞士准备为捍卫自由和民主付出代价。
凯西斯表示,对俄国实施制裁,并不影响瑞士的中立立场,「中立不代表漠不关心」,瑞士不会在「民主与野蛮的对抗」中袖手旁观。
凯西斯指出,虽然瑞士不存在经济危机或衰退问题,但乌克兰战争势必对瑞士经济造成影响,例如通货膨胀和能源价格高涨,出口也会受到影响,但瑞士必须勇敢捍卫自由和民主,「这是有代价的,瑞士准备承担这个代价」。
泽连斯基19日向瑞士发表演说,包括凯西斯在内、数以千计的瑞士民众,聚集在伯恩的联邦议会外聆听。泽连斯基点名总部设在瑞士、以「优质食品、美好生活」(good food, good life)为口号的跨国企业「雀巢」(Nestle),指控该公司在乌克兰城市被毁、孩童垂死、东南部港市马立波民众在轰炸中没水没电没食物之际,仍在俄国做生意,更令人痛心的是,战争幕后主使者的钱藏在瑞士,他敦促瑞士协助冻结这些人的资金,并剥夺其特权。
欣赏泽连斯基风范 英国首相有意闪电造访基辅挺乌
自俄罗斯2月24日入侵乌克兰以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誓死捍卫祖国、沉著冷静的态度获各界大赞与支持。据《每日邮报》报导,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正在考虑闪电造访基辅,当面表达支持乌克兰对抗俄国的立场。他已要求相关官员评估他前往基辅与泽连斯基会谈的可行性,若可行,约翰逊想尽快展开行程。不过英国安全官员对于约翰逊想前往战区前线「感到不安」,以基辅近日持续遭受俄军猛攻的状况来看,如何确保约翰逊的安全势必是一大难题。
另据《卫报》21日报导,约翰逊相当欣赏乌克兰总统,大赞泽连斯基是「英勇的战争领袖」。约翰逊透露,早在乌俄战事爆发前,他就下令为泽连斯基及其家人提供在英国的住所,不过泽连斯基相当清楚自己的职责,果断回绝约翰逊的好意,强调如果真的爆发战争,他也会坚守基辅与人民站在一起。
泽连斯基再促普京和谈 建议在耶路撒冷会面
泽连斯基曾多次提出与普京直接会谈,他20日接受《CNN》采访时表示:「俄军来消灭我们,为了证明乌克兰人的尊严,我们确实能够给予强力反击。不幸的是,我们的尊严并不能保护无辜的性命,所以我认为,我们需要把握住任何机会、不管任何形式,只求能直接与普京接触。如果最后还是一场空,那就意味著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到来……」
泽连斯基20日晚间在Telegram发布影片表示,感谢以色列总理班奈特(Naftali Bennett)为促成谈判所做的努力。泽连斯基说:「我们感激…他所做的每一项付出。因此我们迟早可以和俄罗斯展开对话。也许就在耶路撒冷。」
班奈特经常与泽连斯基和普京通电话,他并于3月5日在克里姆林宫与普京进行了3个小时的晤谈。
自俄罗斯发动全面入侵以来,班奈特一直采取审慎的外交路线。他强调以色列与莫斯科和基辅的关系都很紧密,并寻求与俄罗斯维持微妙的安全合作,俄罗斯在以色列北方的叙利亚境内有军队驻扎。
泽连斯基说:「当然,以色列有其自身的利益,对自己的公民也有防卫战略。这一切我们都能理解。」
20日稍早,身为犹太裔的泽连斯基透过视讯连结,向以色列国会议员发表演讲。他先前已对包括美国国会、英国下议院(House of Commons)、加拿大国会和德国联邦议院(Bundestag)在内的多国国会视讯演说。
泽连斯基在Telegram的影片中说:「俄罗斯宣传人员今天遇到麻烦的任务。」「因为史上头一次,一位外国总统透过影片,在以色列国会(Knesset)向全以色列发表演讲…此人是乌克兰总统,俄罗斯说他是个纳粹。」
普京称乌克兰领导高层为「新纳粹分子」(neo-Nazis),并表示入侵乌克兰的理由之一是要将乌克兰「去纳粹化」(denazification)。
以色列已向乌克兰提供人道援助,但截至目前,这个犹太国家没有加入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
1941年至1945年,纳粹德国及其协作国对近600万犹太人进行的种族灭绝行动,史称纳粹大屠杀,又称犹太人大屠杀。当时欧洲共有近900万犹太人,其中近三分之二被害,包括近150万儿童。一些学者称大屠杀亦当涵盖近500万非犹太遇难者,由此总受害人数将达到近1,100万人。屠杀发生于纳粹德国、德占欧洲地区及纳粹德国盟国所控区域。
泽连斯基向以色列国会发表演讲时,敦促以色列放弃保持中立的努力。他说:「我们可以在国与国之间进行斡旋,但不能在善与恶之间进行斡旋。」
责任编辑: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