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声2024年1月26日】(本台记者陈亦然综合报导) 欧盟委员会在1月24日公布首份经济安全战略,保护其敏感技术和关键基础设施不落入“令人忧虑的国家”。这是欧盟首次将安全与贸易相联系,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剑指中共。
据报导,这份经济安全战略包括五个具体措施:加强对外国直接投资的监管;协调出口管制;支持军民两用技术研究;提高研究安全性;控制海外投资,避免敏感技术外泄。
首先是外来直接投资(FDI)进入欧盟市场的审查将全面加强。在2020年欧盟开始实施FDI审查,当时只与14个本身已有相关机制的成员国合作,3年来共审查了1200个案件。
欧盟委员会这次计划在此基础上强化,包括使27个欧盟成员国全都建立自身的审查机制、协调各国法规标准并促进沟通、设定强制进入监管的案件领域。目前仍有马耳他、塞浦路斯等国尚未建立FDI审查机制。
此外,将扩大FDI审查对象。比如虽是欧盟内部的跨国投资案,但投资者背后最终控制者来自非欧盟国家。欧盟委员会过去无法对此监管,未来将可以提出意见。
欧盟也计划监管涉及敏感技术的欧盟企业到外国直接投资。欧盟委员会指出,目前欧盟各国对到外国投资设厂并没有审查机制,所以会在咨询和评估后,再与欧盟国家讨论相关审查的必要性和措施。
欧盟委员会还计划针对军民两用(dual-use)敏感科技产品的出口管制建立27国共通标准,预计在今年夏天提出建议管制对象清单。军民两用敏感产品领域,包括先进电子设备、毒性物质、核能和导弹科技等。
为加强自身的科技实力,欧盟委员会也将从现有的研发奖励机制扩展,进一步支持欧盟研究者开发军民两用科技。
这份经济安全战略还包括跨国科学研究合作。欧盟委员会将对国际科研合作建立指导方针,提高科学界对地缘政治带来安全风险的认知和警觉,目的在于管理“不符期待的关键科技转移、有害的影响,以及第三国违反伦理和廉洁(规范)”。
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竞争事务专员玛格丽特·维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在1月24日对记者称,欧盟已宣布排除中国机构参与创新科技合作平台“展望欧洲”(Horizon Europe)计划,并指出2000年以来欧盟与中共军方相关机构的科研合作案多达3000个,“但这些是我们想要的吗?”
维斯塔格强调称,欧盟此次提出的经济安全措施并非是计划改变一直以来的开放作风,而是以“尽所能开放,尽所需封闭”(as open as possible, as close as necessary)为原则。
矛头指向中共
德国之声的报导指出,1月24日公布的这份经济安全领域的去风险文件,虽然没有点名任何国家,但是与“可靠伙伴”合作和“降低风险”,显然剑指北京。欧盟竞争委员维斯塔格曾在与此相关的发言中明确阐述过。
路透社认为,中国在绿色科技和关键矿产的生产方面的地位,以及同俄罗斯的密切关系,让欧盟有更多的担忧。
法国智库蒙恬研究所国际政治主任杜夏泰尔(Mathieu Duchatel)也认为,这份战略文件针对中共。他对法新社表示,欧中关系的变化,是推动欧盟制定经济安全战略的动力,“这是欧盟出现的非常新的现象”。
欧盟成员国反应不一
由于出口和投资一直是欧盟各成员国自己的职权,所以在欧盟范围内推动这类措施的阻力很大。事实上,欧盟成员国对经济安全战略的反应不尽相同。
荷兰贸易部长杰弗里·范吕文(Geoffrey van Leeuwen)对这一举措表示欢迎,认为各国政府有必要保持一致并分享经验,以应对当代威胁。亲中俄的匈牙利则持反对的态度。
一名欧盟外交官对路透社表示,“这个问题很棘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推进。实施也将很困难。不过,必须面对新的地缘政治现实。”
新冠大流行和俄乌战争让欧盟意识到,过度依赖外国供应严重影响到自身的经济安全。在这一背景下,欧盟委员会去年6月启动了经济安全的相关讨论。
去年10月,欧盟公布了一份包括4项关键技术的风险清单,包括先进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生物技术。外国投资者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将受到严格审核。
此次提出的经济安全战略是欧盟一直在强调的去风险化的一部分。前德国驻华大使沃尔克·斯坦泽尔博士(Dr. Volker Stanzel)在去年十月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称,去风险化描述的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程序。“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你和我都会把我们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他说,“当我们发现中国(中共)更像是一个系统性的竞争对手,而不仅仅是一个合作伙伴时,我们就会把与中国(中共)打交道的风险降到最低。”
化解当代最大威胁 帮助结束中共
中共统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骗。维持大面积的对华广播不断传递真相,就是持续地给中国注入希望。希望之声邀请您和我们一起携手努力。欢迎点击了解详情.
责任编辑:常青
本文章或节目经希望之声编辑制作,转载请注明希望之声并包含原文标题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