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之声2022年8月13日】(本台记者楚云珒综合报导)近期,大陆各地许多储户在社交媒体爆料称,自己的银行卡被无故冻结,导致微信支付、支付宝都无法使用,银行给出的理由是防止诈骗,而解冻银行卡的步骤则相当繁琐。大陆媒体报导,近日,深圳中国银行、建行、工行等大量储户遭遇「断卡」危机,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
据《第一财经》报导,近期有深圳储户透露,透过微信提取现金不成功,线上登录微信发现帐户须解冻,但申诉流程较为复杂,需要提交身份证、社保情况、居住位址、工作证明等相关资讯。
中国银行深圳地区多家支行的电话设置成自动回复,告知客户近期遇到银行卡使用异常,可到该行营业网点或登录微信小程式「中银在家」进行处理。实际走访中国银行,确实有不少人在等待办理此项业务。
中国银行工作人员透露,现场办理业务的客户基本都是因为银行卡被冻结前来解锁。他向记者解释,由于配合公安部门「断卡」行动,要求银行对各帐户进行排查,识别到资金有风险就会冻结银行卡。客户可在家线上处理或到银行亲自办理,「正常情况下会在2到3个工作日内能办好」。
不但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也有类似情况,部分银行门口甚至因此排起长队,原因都跟「断卡」行动有关。
不过民众却对当局所谓断卡行动表示不满,认为「断卡行动一刀切,最终诈骗犯没抓到多少,老百姓生活倒是被折腾严重」、「过分了。老百姓时间很廉价。这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国内银行卡被冻结太多了,每天排队人满为患。美其名曰电信诈骗,只给进不给出」。
2020年10月10日,中共国务院召开全国「断卡」行动部署会,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断卡」,打击整治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
今年7月,北京、山东、海南等地多家银行的储户就反映自己的银行储蓄卡遭到冻结,只能存款不能取款,线上交易也受到限制。
由于近期全国发生烂尾楼的「停贷断供」浪潮,而且波及的范围仍在持续扩大,造成银行资金紧缩,外界质疑银行是通过「断卡」来解决现金流不足的问题。
另有网友表示,自己所在地区银行每天限量接待客户,有时早上去排队也抢不到号,如果遇到急需用钱的情况,账户突然被冻结令人十分困扰。
责任编辑:林莉
希望之声版权所有,未经希望之声书面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