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4年12月13日】(本台記者李慧綜合報導) 繼拉麵店大量倒閉後,奶茶行業也進入寒冬,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倒閉潮。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的12個月內,已有高達近20萬家奶茶店關閉,其中既包括獨立小店,也有昔日風光無限的頭部品牌。
昔日網紅品牌黯然退場
2019年創立的奶茶品牌「圓真真」曾在短短几年內開出300家門店,年營收高達4000萬元(人民幣,下同)。然而,從2022年起,伴隨着行業的價格戰與頭部品牌的快速擴張,「圓真真」業績大幅下滑,最終在2023年關閉了最後一家直營店,累計虧損超過1000萬元。創辦人謝瑤不得不重新擺地攤賣奶茶。
謝瑤的故事並非個例。在全國範圍內,大批奶茶從業者因市場環境惡化而舉步維艱。王汪汪是一位自創品牌的創業者,曾花光積蓄開設奶茶店,但在運營一年後虧損30萬元後,不得不選擇關店止損。而另一位加盟商栗子在投入40萬元加盟一個地方品牌後,門店僅存活半年,最終虧本倒閉。
加盟大牌也難逃敗局
一些加盟頭部品牌的創業者也遭遇了同樣失敗的命運。冰冰從去年開始加盟某一線品牌,並接連開設三家門店,但不到一年就累計虧損超過200萬元,其中一店已於今年10月關閉。她在社交平台上控訴品牌方承諾的支持未能兌現,並勸告潛在加盟者慎重選擇。
加盟商的困境折射出整個行業的生存壓力。不少頭部品牌因盲目擴張和市場競爭激烈,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例如,今年上半年,茶百道新開826家門店的同時關閉了245家;「奈雪的茶」第三季度關閉了89家直營門店。更有品牌在一線城市中大規模收縮,甚至徹底退出某些區域市場。
「餐飲收屍人」
奶茶店倒閉潮帶來的連鎖反應也影響到了二手設備回收行業。從成都到佛山,多地的二手設備回收商目睹了奶茶店大批量倒閉的慘狀。劉哥是一位成都的設備回收商,他表示,10.1後僅一天就回收了五家同一品牌的設備,而這些門店的經營時間不過幾個月。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佛山,回收商阿飛曾在一家奶茶店開業不到一個月後回收了九成新的設備。他們發現,設備回收已經從「單店模式」變為「批量作業」,但即便如此,許多設備仍然難以轉賣,只能按廢品處理。
倒閉潮或越演越烈
有分析指,奶茶行業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是,奶茶店擴張速度過快。過去幾年各大小品牌都加速「圈地擴充」,同時職場的壓力促使不少年輕人選擇創業,經營奶茶店,結果供過於求。
隨著奶茶店越開越多,口味卻越來越像,產品同質化嚴重令經營更困難。生意慘淡下,只能祭出「價格戰」,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這種低價競爭模式雖然短期內提升了客流量,但也導致大批小品牌和獨立門店被擠出市場,最終加速了行業的資金枯竭。
不過,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經濟持續下滑,導致失業問題日益嚴峻,消費者行為發生重大轉變,不少民眾都開始「勤儉持家」,全國消費力大受打擊,進而重創餐飲業。而行業競爭加劇,利潤微薄,如此態勢下,巨額虧損、停業或倒閉或越演越烈。
中共統治人民的最重要手段就是欺騙。維持大面積的對華廣播不斷傳遞真相,就是持續地給中國注入希望。希望之聲誠邀您和我們一起攜手努力。歡迎點擊了解詳情。
責任編輯:林莉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